汴梁艺术|著名画家冯雪生先生为大相国寺创作长卷

汴梁城下 2025-03-29 21:40:54

3月29日上午,开封市著名画家冯雪生将自己为大相国寺精心创作的一幅以寺院风景为主题的长卷画作,捐赠与大相国寺,并由大相国寺书画院永久收藏。方丈心广大和尚出席了捐赠仪式并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赏。

冯雪生将千年古刹的历史风貌与禅意之美凝于笔端,为这座承载着厚重文化的佛教圣地再添艺术瑰宝。该作品以大相国寺的建筑格局、人文景观为题材,历时一年半终于完成。作品既展现了冯老师深厚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艺术的崇高敬意。 ‍

▼请将手机横屏,欣赏画作细节▼

千年古刹:大相国寺的历史底蕴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后于唐延和元年(712年)由唐睿宗李旦赐名“大相国寺”,并亲题匾额,以纪念其以相王身份即位的历史。北宋时期,大相国寺达到鼎盛,成为皇家寺院和全国佛教中心,素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誉。

在《东京梦华录》中,宋代文人孟元老曾详细记载了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彼时,寺院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文化、商业与艺术的交汇之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亦描绘了相国寺周边车水马龙的盛况,足见其历史地位。

然而,历经黄河水患、战火洗礼,大相国寺多次损毁又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乾隆年间修复,但仍保留着唐宋时期的布局风格。寺内钟楼、藏经阁、八角琉璃殿等建筑巍峨庄严,而“相国霜钟”更是被誉为“汴京八景”之一。

艺术与禅意的完美融合

冯雪生此次创作的长卷,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大相国寺的千年风韵。画作中,山门、大雄宝殿、罗汉殿等主体建筑错落有致,古柏苍松掩映其间,僧侣信众穿梭其中,既有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又不失人间烟火的气息。

冯雪生表示,“大相国寺是中华文化的一座丰碑,它承载着佛教艺术、建筑美学与市井文化的交融。创作这幅长卷,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希望让更多人通过艺术感受到古刹的永恒魅力。”

文化传承:让历史活在当下

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对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幅长卷不仅是对寺院建筑的描绘,更传递了佛法与艺术相融的禅意。它让静止的历史有了流动的生命力,也为当代人了解大相国寺提供了一扇窗口。”

近年来,大相国寺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通过举办书画展、佛乐演出、禅茶会等活动,让千年古刹焕发新生。此次艺术长卷的创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结语

从北宋的繁华盛景到如今的宁静庄严,大相国寺始终是开封的文化地标。冯老师的长卷,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当观者驻足画前,或许能从那飞檐斗拱间,听见历史的钟声悠悠回荡。

供稿:开封大相国寺

0 阅读:3

汴梁城下

简介: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