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原创·首发|2023.7.14
《碟中谍》:1996
《碟中谍2》:2000
《碟中谍3》:2006
《碟中谍4》:2011
《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
《碟中谍6:全面瓦解》:2018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2023
27年的经典,无论在哪个年代之中,不变非凡
正如其名
“Mission:Impossible”
这要有多难得
一群共鸣之人在一起,不断挑战更高更难的极限
不断呈现,精彩完成这每一部“不可能的任务”
生于经典环抱年代,吾辈荣幸倍至
我很喜欢从生活中、各种呈现中、电影中、文学中、音乐中、世间所有一切之中
发现美好、发现智慧
发现之时,留下恭敬之心
心如花种,永恒绽放不灭
亦如经典,永被留记

《碟中谍7:致命清算》
独立一部作品,自有其深
而每每看到这些延续数部的系列作品,更加恭敬感叹
正如我讲《单点与体系》
单点已不易,但在体系面前,单点太易
我幼时写文,年少时打造自己的文学世界宇宙
享受某主角在其他视角作品中是陪伴,有个人,有伙伴
各个角度,各种维度的穿插跳跃
手稿不知写了有多少,长大有了电脑,更不知写了多少架构情节
说好一个故事不难,但说好一百个故事,一百个故事共联成更大的故事,其中有各有组合的故事
只有深入经历者,才知每个领域背后的艰辛不易
系列中,一部接一部
叫做超越自我
每一次、每一部都尽彼时彼刻、当时当下的全力,做到自己的极限优秀
下一次,仍会超越曾经的极限优秀
我喜欢这样的人,欣赏这样的一群人,更敬佩创作出的作品
我喜欢观看任何呈现时,都带着学习的态度,就像电影,我会用心留意编剧的思想表达,导演的镜头用意和呈现的技巧手法,满满的都是智慧
如果是一个导演不同的作品,会感受到他自身的不断提升
如影片之中,惊喜的“小黄车”
多年以来,凡有动作元素,追车必是一部影片中的不可或缺
我们看到过太多种追车形式的呈现
要么场面不断轰炸、要么极速飞天完成不可能
而在《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中,我不由得连连赞叹,竟还可以如此处理
短短的追车段,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默契配合,从保持警惕到合作的坚定信任
以往都是彰显主角的敏捷与能力,各种帅,各种惊叹
而这次,每一个画面切换,总在带领观众从过往认知中超脱
小黄车绕着喷泉的设定,我在心里不断地为编导鼓掌,真的绝了
这就像是《扒马褂》的一贯认知,是看圆谎者的表现,其他人在要承认马褂是夸大者时各种的推脱否认,而三哥孔云龙是超出常知的直接肯定,反而更是一种绝妙
当看着西装英挺帅气的阿汤哥站在罗马角斗场前,是多么美的一个画面啊
但他却双手抓着方向盘,反差萌直抓观众心

另一段非常赞叹的便是火车战,以往的同类影片设定中,节奏都很快,视觉效果很炸,主角很快就会完成拯救
而这一次,出乎意料的火车一段一段,能清楚的感受到所有观众一起屏住呼吸,全情投入
虽然此片提前告知了是“上”部,但内容丰实,很完整的一段故事与经历
很多人会拿这种上部下部来评定些什么
我只想说,这不正如人生一般么
一个阶段,又未知下一个阶段
总有精彩,总有故事值得讲
《碟中谍》系列,永远有一个主题,阿汤哥亲身挑战极限
我喜欢了解每一部上映呈现的完美背后,那些艰难努力的付出
这是我给自己要求的,不论是作为电影爱好者或是任何领域的“观受者”,对作者及团队付出应有的尊重
观影后,第一时间查阅了幕后记录
这次是摩托飞空跳跃,我在观影时想过,这至少要几百次才能做到如此呈现吧
但当我看到“13000次摩托跳跃”,内心倍受震动与感动

“他变成一台跳伞机器”
“要训练安排每一个小细节”
“他每天要重复跳伞30次”
“找到合适的镜头、摄影规格”
“精确计算Tom应该跳跃的弧度”
尤其这一句“不断不断地重复来过”,不禁泪目
每当我看到优秀的人如此,我总会告诉自己,我做的还不够,还可以做到更好





人生如此,智慧修行必如此
想要达至大智慧境界,并非有窍门、有技巧、有旁门左道
只有宝贵的人间试炼,且一个功课并非一次
而是生生世世“不断不断地重复来过”
并非数百,而是万计/世
所以,我讲了那一期
曾有一次1V1,开始时我点明对方错过了几十个功课,对方感到惊讶意外,我能明了那种感觉,觉得有功课但怎么会有这么多
待到我一一点拨明了,对方已经忽略近30个功课
一日如此,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
为何有些人长年没有成长完善,为何有些人转瞬即升?
所谓的凡与非凡,无非是自己的选择
前半生历程中,我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人对我说
“你为什么要思考这么多呢?你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你为什么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呢?你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太傻,你这样做还是年轻幼稚,你这样做没有人会喜欢你的”
为什么我在成长的路上总能听到这些话?
因为我一直在成长

我从不听任何人给予我这类“拖后腿”的话,我看得到自己做到的,我了解自己的上升空间,我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向前还能再向前
从年少的三年一改变,到中期身边人的感叹“你每一年都有进步,我感觉很惭愧”,再到磨难尾段的瞬时即变
所以,我在别人意欲对我讲他人负面评价时,我会立刻打断,言之
“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定义,也许对方周末去爬山,山洞之中得遇高人指点,你将会在周五时见到他是这样,而下周一他将不再是这样。”
自己历经,自会宽以待世,看世界永远灵活应动
我的眼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无限的机会与可能,都有着蓄势待发的光亮

每一次的自我超越,当我达到的那一刻,我从来没有认为过那是达到,也从来不会享受什么“达到”应该有的喜悦
到达10km,我就会抬头看向20km
到达20km,我就会抬头看向50km
这次10分钟高效完成,我就会抬头看向5分钟
如何做到如此?
视而不见,不自知已做到
只有“不断不断地重复来过”
“不断、不断”

也许有些人会有疑问,享受完成的喜悦不对吗?这样高要求是否真的太累?
能够有这样疑问的人,定是没有过“完成”
有过“完成”且“不断完成”的人,自不会有这种疑问
好比,我在中以《侠探寒羽良》作例
“谁说我在活的同时,就不顾爱人的死活了?”
吾言:谁说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就一定要痛苦为之?
喜悦,从不在“完成的终点”,而是在路上
这个宝贵的“秘密”,永远属于“在路上”的人,“不断不断重复来过”的人
眺望世界永远属于“不断不断”登顶的人
而不是在山脚下的人、半路放弃的人、阻拦他人成为更优秀的存在的人
半生过后,那些讲丧气话的人还在原地讲丧气话,自己不努力就妄求这个世界都不要努力,只看得到自己想要存在感
所以看不到世界所需,世界应需,自然就更不知道自己于世之价值
从“看不到”开始,就会回到“看不到”,所以一直“看不到”

正如影片中那一句
“人的一生,是由个人选择决定的,无论前路如何,终将独自面对”
选择走哪一条路,并无对错,走的就是应走之路
但在决定之时需要自我清楚一件事,选择就要背负相应的代价

很喜欢卢瑟在关键时刻对伊森分析的那段,与AI斗智
“伊森,你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好好想一想”


他将伊森内心在乎与想法剖析清楚,这一段真的特别赞
正如人生中,每个人在做任何大大小小的决定前、或者陷入任何困扰时
都可以问自己这句话
我常讲的话:
观自在
看看你自己在哪里
看看你自己在做什么
看看你自己在想什么
看看你把自己置于何种境地
你的言行皆是答案
能够看清自己者,便可轻装前行,快乐于世
影片中仍有很多我喜欢的台词
“因为我她才死了”
“不,是因为她你才活着”
“有些事我还是想不清楚”
“也许一辈子都会想不清楚”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伊森是对的呢?”
“一个人无法驾驭如此强大的力量,所以不能让任何人得到它”
“如果世界即将毁灭,我会选择站在全人类这边”
“你们会保证保护我吗?”
“不,我保证不了,但我发誓,你的性命永远比我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这句话,我曾因保护粉丝安全而对她的父亲这样讲过,所以我太懂伊森的内心

影片中这样描述伊森:“此人善于伪装,诡计多端,破坏力极强,在确认他彻底断气之前,绝对不能对这个家伙掉以轻心。”




而我看到的伊森,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始终绅士
巷战1V2一直在防守,最终放过帕丽斯,让对方明白我有战胜你的实力,但是我选择让你活
这一“放生”,也成就了末尾的“报答”
帕丽斯问伊森:我可以问你,为什么放我一命吗?
伊森没有回答,而我的答案是
并不是为什么放过她,而是因为“伊森”是正义善良的人而已
就像在火车上面,CIA的特工追杀他,伊森还是在保护他不受伤
非常喜欢汤姆克鲁斯赋予伊森这个角色灵魂,他的身上有每个身处平凡却心怀伟大的人都喜欢的元素
英雄,正义,善良,重情义,无所不能,永远走在反派前面
当他知道朋友会牺牲,他选择保护朋友,所以,朋友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他
选择与他一起保护世界
如开篇,伊森说
“无论生死,隐形于世,只为我们珍爱之人,也为不曾谋面之人”
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 癸卯年五月廿八



《碟中谍》真是一部比一部棒,每一部都有超越与惊喜,用心满满的经典作品
很喜欢饰演白寡妇的凡妮莎柯比,和在《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中的角色
特别喜欢这类又美又酷又飒的女性




此部亦群星云集,几乎漫威剧组
与《长安三万里》一样的观后感受,可复看之经典
感恩生于经典时代,敬世间所有创作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