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如果这位女性本身有自己的梦想与事业,那她的牺牲又该多伟大呢?
蒋英就是这样一位有梦想、有追求的女性。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也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以“兵学泰斗”驰名于世。
在蒋百里的几个女儿当中,蒋英长得最漂亮,也最活泼。
家中只要来客人,小时候的她都要好好表现一下,唱首歌或者跳个舞。常常惹得来宾哈哈大笑,拍掌赞扬一番。
蒋百里年轻时就喜欢音乐,以前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住在一位业余音乐家家里,常常被带去听歌剧,参加音乐会,因此对音乐更加沉迷起来。
他见女儿爱唱爱跳,心里也乐得高兴,就对蒋英说:“小孩将来学音乐吧!”
恰逢当时蒋英所读的中学有一个音乐组,里面有老师教钢琴,她就报了名。
1936年,蒋百里被派往欧美各国进行军事考察。
为了去古典音乐的发源地,追寻她的音乐之梦,蒋英便随父亲一同前往。
这一年蒋英只有16岁,她没想到这一去不仅离家万里,而且还度过了漫长的十年岁月。
去到欧洲之后,蒋百里请朋友来听蒋英唱歌,给她一些专业指点。
蒋英一曲唱完,专家提议她学唱歌,“你的嗓子很好,很宝贵,你去学唱,不要学钢琴。”
蒋英当即去德国柏林音乐大学报读声乐,开始在那里学唱歌了。
然而1937年,德国要打仗了,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很多当地人家里的餐桌上,已经很久见不到白面包和黄油。
所有人都在忍饥挨饿。
处于乱世之中,又在离家万里的国外,蒋英没有选择退缩。
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年轻气盛能吃苦,她一日三餐都吃土豆,还不等晚上上床睡觉,肚子就已经饿得咕咕叫。蒋英蒙头就睡,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上学。
正当蒋英苦心学习时,从国内来的一封信给了她最痛苦的一击。
她的父亲蒋百里在战争转移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
最敬爱的父亲去世,蒋英在悲痛与消沉中苦苦思索,最终决定留在德国继续求学,因为只有完成学业才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和交代。
蒋英继续咬牙在德国坚持求学。
1939年9月,德国发动闪电战,占领了波兰,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
蒋英在德国举步维艰,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还是在柏林坚持了两年。
这期间,蒋英得到柏林德国大戏院的聘请,在戏院进行表演,还与德国的音乐公司签订了出版唱片的十年合同。
然而当战火蔓延至德国本土之后,蒋英不得不和两个朋友一同逃到德国南部的慕尼黑,随后转道中立国瑞士。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蒋英仍然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求。她在瑞士路山音乐学院继续学习。
1943年,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成为东亚获胜第一人。
其后两年,蒋英均被邀请参加演唱,获得欧洲名家大力称赞。
1944年,蒋英拿到毕业文凭。
拿到文凭的蒋英,自觉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开始着手准备回国。
1947年,回国之后的蒋英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了回国后的个人演唱会,引起巨大反响。
这一年蒋英27岁。
也就在这一年,蒋英和钱学森结婚了。
蒋家和钱家是世交,在蒋英5岁那一年,家中只有钱学森这一个独生子的钱家,曾经将蒋英要去当养女。
几年以后,因为蒋百里夫妇实在太想念女儿,又把蒋英要了回来。
因为这个渊源,蒋英和钱学森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
当蒋英1947年回国的时候,钱学森也在那一年回了国,年仅36岁的他已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和名誉。
同年回到祖国的两个人见面之后,钱学森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
钱学森就是这样求婚的。
后来蒋英说:“我当时从心里佩服他,他那时很出名,才36岁就是正教授,很多人都敬仰他。我当时认为有学问的人是好人。”
于是,蒋英同意了钱学森的求婚,并迅速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婚礼。
钱学森本打算留下来为国效力,然而当时国内形势动荡,国民党又严重腐败,科学家成了统治当局的工具。
考虑再三,钱学森决定返回美国继续他的喷气推进技术研究。
陪同钱学森前往美国的蒋英,对自己的事业也有一个完美的规划。
然而计划总会被现实打乱,现实也并不总如想象中美好。
到美国之后,蒋英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为了照顾家庭,她不得不被迫中断自己的歌唱事业。
孩子的到来是美好的,但接下来的事情却非常糟糕。
1950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狂潮泛滥,作为中国人,钱学森受到了莫须有的怀疑,并被抓进监狱。
蒋英坚决捍卫着钱学森的权利,想尽各种方法保护他。
出狱后,钱学森决定回国,然而却遭到美国人的阻止,并将他们一家软禁起来。
这一关就是5年。
蒋英后来回忆说:“这5年当中,是相当辛苦的,因为我们都被特务包围,哪里也不能去,我更不能出来唱歌了,我只好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家务我一个人承担,也没有精力唱歌了,那5年停止了唱歌。”
1955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钱学森和蒋英才得以回国。
而对蒋英来说,回到祖国,她就可以再次登台演唱了。
事情也确实像蒋英想象的那样,刚回国内,她的歌唱事业便开始步入正轨。
她在中央歌剧院登台演出,还经常去外地巡演,每场都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
这个时期,蒋英充分施展了自己精湛的演唱才华。
正当蒋英学以致用,享受着事业带给自己的巨大成就感时,歌剧院的领导来找她谈话了。
领导建议她到音乐学院去教书,蒋英听完非常不解,而且心中很不乐意。
她在外求学多年,为的就是在中国的舞台上唱中国的歌,这才算报国。
领导不得已才告诉她这是周总理布置的。
为了让钱学森在工作上不分心,能一心一意搞研究,周总理这才做了这个指示。
当时家里有三个老人需要照顾,又有小孩,蒋英如果经常去外地参加演出肯定是不合适的。
蒋英一听是周总理的意思,立刻接受了这个安排,按时去音乐学院报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而且这一教就教了40年。
蒋英与学生们
果然,在她从台前转入学校任教的前几年,钱学森的工作十分忙碌,经常好几个月都见不着人。
至于钱学森在做什么,去了哪里,更是机密。
蒋英说:“他一句也不跟我说,我一句也不问,反正我要知道的,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这一点他是严守机密的。”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国家发展,蒋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这样的选择,她甘之如饴。因为钱学森“自从干了这个,打球、照相、画画的爱好都不要了,就是火箭。他从前最爱听音乐,现在所有的兴趣都消失了,就剩下了他的工作。”
既然丈夫都做出了这样的牺牲,那自己的选择算得了什么呢?
此后,她将自己对舞台的热情融入到教学当中。
在她的精心栽培下,许多学生登上了国际舞台,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祝爱兰、傅海静、多吉次仁、杨光等这些蜚声国际乐坛的歌唱家,都是蒋英的学生。
蒋英说:“我热爱舞台,站在舞台上,我觉得台是热的,因为我的老师就跟我说过,你就是个舞台人物。”
蒋英把课堂当做舞台,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选择,虽然不是每次选择都能尽如人意。
但人生需要梦想,生活为梦想前行,又因牺牲成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