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打假,牵出清末神童江希张,7岁出书,为救国成化工专家

喵酒历史 2024-03-17 07:05:17

家中能出神童,是许多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家里真出了神童,多少家长愿意低调不炫耀,让神童自由发展呢?

1918年10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当时的科学乱象。批评一些人害怕科学抢去了自己的饭碗,于是在科学里掺上鬼话来捣乱。“捣乱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

鲁迅先生说的神童,就是江希张。

这本书出版的那一年,江希张11岁,而这本书实际上是别人为了谋求利益,冒充他的名字出版的。

江希张4岁就被山东巡抚孙宝琦相中,举荐他做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伴读,可惜当时辛亥革命即将爆发,皇帝伴读的事情无人过问,江希张的伴读生涯才没开启。

家中出了神童,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激动又得意。

江钟秀也是文人,在当地小有名气,江希张的国学启蒙大部分得益于江钟秀。

为了包装儿子,江钟秀在江希张7岁时指导他出了一套《四书白话解说》。

一个7岁的小孩,思维逻辑并不严谨,对于很多事物上也并没有太多深刻的看法,因此这套书是江钟秀请人和江希张一起编写的,但全书的署名只有一个──江希张。

这套书一经推出就轰动全国,7岁孩童能写出这种水准的著作实属天才,江希张一时之间成了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康有为看了这套书,盛赞江希张是“民国第一神童”。

随着江希张慢慢长大,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厌倦了被人规划的生活,也厌倦了被人左右他的思想,而那本冒他的名所出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更是让他耿耿于怀。

1927年,动荡的时代让江希张萌生了科技救国的想法,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读化学专业。

学成回国后,有感于他在留学时的感悟,同时他又对比了国内外的哲学,觉得自己幼时的想法太稚嫩,因此萌生了重编《四书白话解说》的想法。

7岁时出的那套书,他觉得里面很多观点都不正确,会误导他人。

父亲对他的过度包装,在他心中一直留着愧疚。现在有这个机会,江希张立马着手重编。

1935年,重编工作大功告成,《四书新编》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再次引起国内轰动,两年之内就印了14版。

这本书的成功,也让江希张心中幼时的遗憾得到些许弥补。

如果不是父亲对神童儿子的过度宣扬与包装,招来不善之人,也不会让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毫不留情地点名抨击,以至被人诟病,

江希张一直默默无闻,从不跟人炫耀自己的神童经历,这一点也许是少时发生的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他一直十分低调谦逊。

建国以后,为了建设祖国,江希张在化工领域默默耕耘,在上海工业设计院担任总工程师的工作。

他一生离群索居,直到2004年安详离开人世,享年97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