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玩具吞下去了!”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情节
而是现实生活中
随时可能发生的“惊险瞬间”!

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
这些看似无害的小物件
一旦被孩子误吞
就可能成为危及生命的“隐形杀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儿童误吞异物那些事儿
教你如何预防、识别和处理
守护孩子的安全!

01·常见异物种类及危害·

异物的不同种类(图源:中华医学会杂志)
1.小物件类
硬币、纽扣、小珠子等是常见的被误吞异物。这些异物可能会卡在食管,造成食管梗阻,引起吞咽困难、疼痛甚至呕吐。如果异物尖锐,如有些形状不规则的小珠子,还可能会划伤食管黏膜,导致出血或者食管穿孔,引发严重的感染。

图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2.食物类
鱼刺是成人和儿童在进食鱼类时容易误吞的异物。鱼刺卡在咽喉或食管部位是非常危险,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刺穿食管壁,进而伤到周围的大血管,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后果。还有果核类,如枣核,误吞后也容易造成肠道损伤。

图源:soogif
02·误吞异物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判断是否误吞异物
有异物误吞史或家长目击儿童有异物吞入可认为儿童误吞异物;
若无明确误吞史或目击者,但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异物感、咽喉疼痛等呼吸症状,或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流涎、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也要怀疑有误吞异物的可能。

2.判断异物位置与情况
如果异物卡在气管、支气管,会出现咳嗽、声嘶、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患者能够咳嗽,尽量鼓励其用力咳嗽,将异物通过咳嗽排出。

图源:soogif
如果异物卡得较深,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1岁以下儿童采用拍背法,1岁以上儿童采用上腹部拍挤法。

▷如果是食管异物,会出现拒食、流涎、吞咽困难、异物感、恶心呕吐、胸痛等表现,腹痛、恶心、呕吐时胃肠道异物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于食管、胃肠道异物,首先停止进食和饮水。
▷如果是较小的光滑无毒异物,有可能会随着消化道蠕动自然排出体外。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图源:soogif
▷但如果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说明异物可能已经对消化道造成了损伤,需要及时就医。
03·预防误吞异物需注意这些方面·
1.加强看护
避免给低龄儿童玩一些小部件容易脱落的玩具,如小零件容易入口的劣质塑料玩具。
将家中的小物件如硬币、纽扣等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在儿童进食时,要做到食物无骨、无刺,特别是鱼类、鸡肉等。
如果给儿童吃葡萄等整个的果实,应切成小块。避免食用大块食物,同时教导其充分咀嚼后再下咽。

2.注意高危异物警示标识
建议电池、尖锐物品和磁性物品等高危异物的生产商以及玩具生产商在商品包装上提供警示标识。
3.对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等儿童注意看管和看护
对于有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等儿童应注意看管和看护,同时对精神障碍儿童建议早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