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的木乃伊90%是汉族人?

路生观史 2023-06-10 17:31:49

“吐鲁番出土的木乃伊90%是汉族人。”这句话我是在网上看到的,新疆的一些导游也在说。那么,对不对呢?回答是:基本上可以说是正确的。而之所以说是“基本上”,主要是因为,目前还看不到吐鲁番到底出土了多少木乃伊的权威数字,也仿佛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具体统计,有的只是感觉上的大概估算。在这个大概估算里,如果把吐鲁番出土的木乃伊仅停留在阿斯塔娜古墓群,那么90%是汉族人的这一说法应该是成立的。

历史上,吐鲁番的居民是这么一个情况: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

汉朝开通西域的时候,因为吐鲁番所在的门户位置,非常重要,匈奴与汉帝国在这里发生了多次争夺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最终是汉帝国取得了胜利,于公元前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将西域归入汉朝版图。车师归汉后,汉“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把原来车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其中车师前国在博格达山南现吐鲁番境内。《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车师前国已全部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晋朝,车师前国归晋,晋朝戊己校尉仍设在高昌。西晋灭亡后,凉州(今甘肃武威)形成了张氏割据政权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王张骏攻占高昌,擒获叛将戊已校尉赵贞,始置高昌郡,立田地县。隶属沙州(今甘肃敦煌)。《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就是说,高昌这个地名是因为汉武帝时期,李广利出征大宛的军队在这里留住而得名的。

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苻坚灭前凉。高昌郡属前秦、隶属凉州。东晋太元十年(386年),奉命西讨龟兹(今库车)的前秦大将吕光入破伊吾关、攻占凉州,建后凉。高昌、车师前国属后凉。太元十八年(394年),吕光遣其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东晋安帝隆安一年(397年),沮渠男成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酒泉西南)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占据高昌。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高建立西凉,在高昌设郡。车师前国臣属西凉。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沮渠蒙逊建立北凉。

公元420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攻灭西凉,高昌易主北凉,车师前国向其称臣。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阚爽自立为高昌太守。北凉残部西奔鄯善(今若羌县境)。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凉残部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攻占高昌,于翌年改元承平,号凉王。并西攻车师前国。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车师前部王伊洛随魏军西征,留子歇守国。沮渠安周与柔然联兵围攻车师前国交河城,车师兵败,西奔焉耆,车师前国亡。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灭高昌,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城为国都,建立了一个汉族地方王朝。高昌城成为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阚伯周开始,吐鲁番进入高昌王国时期。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车首领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公元496年,高昌人杀张孟明,另立马儒为王。公元501年,马儒内徙,高昌旧人恋土,不愿东归,遂杀马儒而立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王国,曾先后依附于柔然、高车、突厥,臣服于北魏、西魏、周和隋,并受其册封。王国建置为郡,县、城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唐朝时,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唐僧取经时就路过了这个地方,当时的国王麴文泰也信仰佛教,与唐僧称兄道弟,热情款待,将其奉为上宾,还答应如果唐僧取经归来,能够留在高昌,就分他一半的江山。麴文泰是麴伯雅之子,汉代尚书令鞠谭后代。鞠谭籍贯平原郡,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中南部及齐河县、惠民县、阳信县一带。公元前4年,被逐出朝廷、削职为民。为了保全性命,鞠谭率儿子鞠閟逃避到凉州西平(古称西都,今西宁市)改姓为麴。

因为这个原因,麴文泰一直认为自己的籍贯在今天的甘肃兰州,公元630年,他偕妻宇文氏(一说即华容公主)朝唐,受到太宗李世民厚遇,赐其妻姓李,预宗亲,更封常乐公主。回到高昌后,麴文泰对家乡兰州念念不忘,就出钱派使者来到兰州修了一座寺院,寺院中有一座十三级的宝塔,用木头修建而成,所以,寺院也叫宝塔寺或木塔寺。后来,兰州也便有了一个叫木塔巷的街巷,至今还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西关十字东北角,南滨河路与张掖路步行街之间,西起中山路东至永昌北路,全长约400多米。麴文泰就这样把自己的乡情留在了兰州的大地上。

然而,因为到过长安,麴文泰回高昌后,觉得高昌山高皇帝远,朝廷管不着他,背叛了唐朝,投靠了突厥,这让李世民有些生气。于是,639年十二月,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苾之众,步骑数万众击之。麴文泰听到消息后,起初很不以为然,觉得高昌大漠戈壁之险,唐朝军队会因穿越大漠戈壁统统死当,他只要“以逸待劳,坐收其弊”就行了。但当他得知唐朝军队已经过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就有些慌了,开始求救于西突厥。西突厥那时也害怕唐朝,不想与唐朝为敌,虽然派出了援军,但在路上晃晃悠悠的,不好好赶往高昌。麴文泰等不到西突厥的援军,着急上火,竟然被唐朝的军队给活活吓死了。

麴文泰死后,他的儿子麹智盛即立,向唐朝投降,高昌国亡。麹智盛归唐后,被唐朝授封为左武卫将军、封金城郡公,也就是说,让他在甘肃一带做官了,他的后代们也不错,后几代人也延续了他的职位。麹崇裕,麹嘉的第十世孙,其祖父就是王麹文泰。麹崇裕受任交河郡王的年代在公元690年-公元700年,是武则天时代,距大唐攻灭高昌国已60年左右,官居二品,很受武则天的信任。1973年8月,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4公里、陇右名山兴隆山北2公里的朱家湾村范家沟的半山腰处,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石棺墓,并墓室北端发现了一块青石板镌刻的《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铭》墓志铭残块,墓主人就是麹崇裕的夫人慕容仪。

从残存的21行墓志铭,人们得知,某年的八月初一,由于住室起火,慕容仪和家人在救火中不幸溺水而亡,薨于金城宅内。按照皇族丧葬规制和礼仪,用3个多月雕刻了石棺,将墓地选择在麹氏祖籍地榆中,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安葬于榆中兴隆山下的朱家湾村。这些,都足以说明,汉唐时的吐鲁番是一个以汉人为主要社会,而其地出土的木乃伊90%是汉族人的这一说法应该是成立的。至于吐鲁番出土的其他民族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少数民族的木乃伊,我们以后再说吧。

2 阅读: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