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霜降”写成诗,能有多美?四首诗词,字字珠玑,句句深情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10-23 04:34:02

〔1〕

赋得九月尽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霜降节气已经过去一个月,秋天的脚步也接近尾声,从蓂荚的状态,可以感受到秋天已近尾声。

“蓂”,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蓂荚”,每月初,一日生一叶,至十五日共十五叶,十六日起每日落一叶,至月终则尽。

“蓂馀一叶”象征九月底,秋将尽,仅剩一抹秋意。

此时,幽暗的天空迎接着落日的余晖,秋夜的凉意弥漫四周,清冷的月亮残缺如钩,悬挂夜空。

夜半时分,灰琯中的灰烬已经悄然移动,时光在无声地流逝。而明天,帝王也将换上厚重的皮裘,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冬。

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心生惆怅的情绪,想到西晋文学家潘安。潘安以才情出众、容貌俊美著称,其作品中常含深情与哀愁。

诗人说,即便是像潘安那样多情善感的才子,在这样的夜晚,也无需再吟咏那些充满愁绪的诗句。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2〕

抛球乐·霜积秋山万树红

五代·冯延巳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

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

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冯延巳,五代南唐词人,生于乱世,却才情出众,历任要职。他的词作语言清丽,文人气息浓厚,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着较大的影响。

深秋时节,词人登楼远眺,望着满山霜红,心中涌动着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山上覆盖着一层寒霜,在万木凋零之中,那经霜后的枫叶,为整个山林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为大地绘上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词人独自倚靠在红色的窗棂边,目光穿越重重帘幕,凝望着远方。

秋高气爽的时节,那悠悠的白云,却似乎承载着他无尽的离愁别绪,枯黄的草地被薄雾笼罩,寒风吹过,发出阵阵凄清的声响。

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旋律哀婉孤寂,如同梁州曲一般扣人心弦。

全词笔触细腻,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的寂寥与哀愁图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与无尽的思绪。

〔3〕

谪居

唐·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白居易虽才华横溢,仕途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因直言敢谏,多次触怒权贵。公元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年四十四岁。

这首诗即是在此期间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哀怨情绪。

开篇即以自嘲的口吻,勾画出诗人此刻的形象:年仅四十四岁,却已经面容消瘦,头发斑白。想到自己被朝廷贬谪至遥远的江州,担任一个微不足道的郡吏,心中满含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诗人自问生逢其时,却为何被视为无用之才,被弃置不用,如今自己尚未老去,身体却已如此衰老羸弱,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就像那寒冷山涧中的松树,一场大火便将其化为灰烬;而霜露降临,突袭春林,花儿也会凋落满地。

人生的荣辱兴衰,世事无常,变化只在一瞬间,难道这是上天明确的旨意吗?

〔4〕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时节,枫叶、黄栌、乌桕......各种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逐渐由绿转黄,终化为漫山遍野的火红与金黄。与春天的娇艳相比,秋天,多了一份成熟与优雅。

深秋时节,诗人杜牧驱车行至山间,同样被那如满山云锦般的枫林所吸引。

巍峨蜿蜒的群山寒意渐浓,那蜿蜒曲折的山路斜斜地通向远方,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见几户人家。

因为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林,所以停车欣赏,那经霜后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

夕晖晚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这赏心悦目的秋色,深深地触动了诗人,一首秋的赞歌横空出世。

一朝秋暮露成霜。霜降虽寒,但人心可暖,愿每一个梦想都能照进现实,愿你我皆安好。



0 阅读:59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