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评价冯玉祥很残忍,谎话连篇,我这人做不出他做的事

闻使天绪 2025-01-09 17:40:41

前言

对于冯玉祥,人们最多的印象还是“倒戈将军”,反清队伍里有他、反袁世凯时他也横插一脚,还反过北洋政府反过共产党,就连老上司蒋校长也被他“背刺”过。

虽说一生波折,可最后好歹是积极抗日落得个好名头,不过在张学良嘴下这位“倒戈将军”则是另一副面孔:“冯很残忍,他杀人,我对他很难过的,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想了解的话还得简单说说冯玉祥将军这一生······

反复跳槽

冯玉祥15岁入营当兵,父亲也在军营中指点训练他,虽然自己够努力每日习兵法操练武艺,可看着整个淮军死气沉沉的,反正父亲也早就被裁撤了1902年冯玉祥也就跳了槽。

在袁世凯手底下8年的功夫,冯玉祥就做到了营长,之后就是人尽皆知的武昌起义,冯玉祥也跟着搞起了滦州起义,此时“倒戈将军”的名号第一站反清开始了。

民国后的战争实在是太乱了,而且全讲的话还不如直接去看历史书,反正这段时间里冯玉祥是一路高升,还信上了基督教。

这刚起家也看不出张学良如此评价的真伪啊,别着急啊这不才刚倒戈一回吗?接下来就是第一次直奉战争了,冯将军开始发力了。

当时孙中山段祺瑞加上张作霖三家对曹锟吴佩孚,这是冯玉祥还在吴佩孚手底下做事,不过不咋招老吴待见,当了个陆军检阅使听着就是个闲差。

虽然最后升了陆军上将,不过冯玉祥对这个“临时东家”是越看越不顺眼,正好孙中山那边也派人来谈了,他奶奶的反了!

于是乎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狠狠的背刺了吴佩孚一刀,从这时也就能看出来冯玉祥当时的行事风格了,老大哥怎么了背刺的就是老大哥。

简而言之:双标

虽然他自己时常搞背叛,可他自己却是受不了背叛,抛开冯将军这反复横跳的历史我们直奔1930年,刚刚打了败仗让上家开除的马廷勷满世界“找老板”,找到了冯玉祥这里。

这人在国民联军暂编第二十七师当过师长,又在蒋校长手底下当过“讨逆第十五路总指挥”,属于是有点带兵打仗的能力,但就是有点看不清形势。

在当着这个“讨逆第十五路总指挥”时他就带着人牵制过冯玉祥这边,可最后独木难支又没支援,终是败下阵来,总指挥的名头也让人撤了。

可你说你找谁不好,偏偏找上的就是刚惹过的冯玉祥,这下可好了冯玉祥二话没说给人直接埋了。

这件事就不知道怎么传着传着就到了少帅的耳朵里,也就早就了晚年冯将军在张少帅这边的坏名声。

其实冯玉祥在下属面前装的还是相当到位的,除了马廷勷这种直接拍老虎屁股的,基本都觉的还好。

有这样一则轶事也不知是真是假,话说当年冯玉祥时不时就一个人去士兵们的帐篷中看望,跟亲戚哥们似的。

碰上吃饭的也是直接加入“好极了,我正饿了。”,即使是青菜粗饭也是吃的津津有味,士兵们一看自己大帅能和自己同甘共苦就更佩服了。

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说是:“冯玉祥一生披挂伪装,作伪到底,尤其出身行伍,胸无点墨,以为天下英雄,皆是小巧小伪做成的,固不足道。唯冯氏以伪装手段,施之于下级兵士之中,表示其同艰共苦之作风,往往有古名将所不及的地方。”

虽说小手段使得有模有样旁人也能看出来,但不可置疑的是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当时冯玉祥部队的风气可以说是各路军阀们中的一股清流了。

说往东绝不往西,行军驻扎的时候也绝不会无故去骚扰当地百姓,和其他人手底下那帮子兵痞们一比却是好上不少。

取之有道

不过军阀始终是军阀吗,你要说他不爱财那也确实是,就算部队人数比正规编制多,军饷也是从没拖欠过,每月都是足额发放。

可就光这点就说他不爱财还是片面了,当时有外国的报纸报道过,中国人在美国银行存款谁最多,冯玉祥的大名赫然列到了第二名。

这钱哪来的呢?还记的当年驱逐溥仪出宫的是谁吗?没错,这一次让冯玉祥捞了波大的,古董器具名人字画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虽然爱财但冯玉祥也是能分清轻重缓急的,皇宫这次纯属是找着好机会捞了一笔,1943年的“献金活动”可是确确实实在干实事。

当时正值日寇最后的疯狂,时年六十多岁的冯玉祥完全已经可以在重庆这一亩三分地上养老了,可看到前线如此吃紧后他又奔走了起来。

号召人们捐钱买飞机大炮支持前线,不过他也不是什么人的钱都收的,为此还定了三条原则:一、有钱出,贫苦人不出;二、不要勉强别人出;三、要感动别人出。

据统计,1944年5月以前,四川14个县市献金总值达到2亿元,5月16日到11月底,内江、自贡、富顺等市县第二次献金活动总额,约5亿元。

这几个亿中,自贡的两位商人直接创下了全国捐款之最,一个捐了一千多万法币另一个捐了以前五百多万。

那时的法币基本和银元是对等的,换算到现在差不多就是2.5亿美元的巨款。

虽然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些捐款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这次捐款对于士气的提振不是一点半点。

最后一次跳槽

1948年,冯玉祥将军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次“跳槽”,不再跟着国民党的错误方针走了。

为了表决心他还提前立了遗嘱,其中有一句话很坚定“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

他也确实做到了可惜就是差了一步,7月受邀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冯玉祥在途经黑海时,船上失火不幸遇难,终年66岁。

结语

纵看冯玉祥将军这一生,你可以说他趋炎附势也可以说他贪财好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总能在关键的节点选择对的方向。

周总理都评价他“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

参考:

人民政协网《冯玉祥逸事三则》

当代中国出版社《民国一怪冯玉祥》

长安街读书会《「学习恩来」周恩来这样评价爱国将领冯玉祥》

1 阅读:56

闻使天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