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大曾写过一首打油诗:
不争长短是非远,淡看名利天地宽。
劝君莫装烦恼事,日子越过越心欢。
你会发现,那些真正能够活得百毒不侵的人,内心都是淡定的,平静的。
生活本就不易,人生向来无常,面对迷雾缭绕的现实,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
一个人只有不争不抢,看淡名利,不急不躁,随心所欲。
最后,才能让自己变得一身正气,平心静气,生活顺利,也真正拥有一种百毒不侵的安静的力量。
周国平说: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余生,该静的时候,就一定要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变得安定,做到从容。
如此,一边修行,一边在丰富的安静当中,真正拥有祥和而美好的生活境界,甚至百毒不侵。
静而不争,是一种成熟
很喜欢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所写的一段话: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其实,那些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平静的,也是安静的。
也只有真正的心静,才能够看穿很多,看透很多东西。
然后,不争不抢,做到足够的淡定,从容。
同时,也不会与人计较,与人争执。
而是在更多的时候,学会了淡定从容地观察,低调内敛地做事。
让自己回归安静的世界里,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事。
人生在世,要让自己变得成熟,才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过上更稳定的生活。
有太多的人,就是因为不成熟,难以心静。
于是,不管做什么事,不管跟什么样的人交流相处,都容易产生瓜葛,滋生困扰,甚至是酿造恩怨。
最后,活得斤斤计较,也变得睚眦必报。
很喜欢下面这一段话:
“大智者,往往都显得愚笨。
他们心如明镜,对外表现的却很糊涂。他们不会轻易说出别人的心思,
不会抢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对自己的言行明察秋毫,不会凡事争个高下。但他们活的惬意自在。”
让自己静下来吧,不要去争,不要去闹,别做一个多管闲事的人,而是要永远保持清醒冷静。
然后,变得成熟,变得独立,也变得强大,真正可以靠自己,活出最想要的生活状态。
静而不乱,是一种底气
生命是一场场的体验,人生是一次次的经历。
显然,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才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千姿百态,万种滋味。
然后便能够在无常变化的人生当中,活出坦荡和自然,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加淡定的底气。
曾国藩有句名言:
“凡遇事须安详和缓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的确看上去就是平和的,安静的。
只要你跟他们相处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柔和的,却是相当强大的磁场魅力。
这样的人,就算遇到诸多突发状况,自己也能够坦然处置,安然对待。
就算压力大,困境强,可是自己也不会忙中出错,或者变得焦躁不堪。
而是始终保持内心的恬静,安然,回归内心的淡定从容当中。
遇到问题,与其惊慌失措,焦虑不安,不如沉住气,静下心,安静观察,行所当行。
这样的你,才能够滋生出一种从容的底气,拥有一种淡定的魄力。
于是,便能够做到如同苏轼说的那样:
“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当你变得足够淡定,足够心静的时候,无论遇到多么突发的状况,你都是心如止水,平静如湖的。
然后,安安静静,淡淡定定地面对生活里的暴风雨,人生当中的迷雾。
最后,更有底气,也更高魅力地活出一种更高贵的一生。静而不语,是一种境界
《沉默的大多数》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假如还想学到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当一个人对人性有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透彻的感悟之后。
那么他就一定会在现实生活当中,变得更少话,会变得更沉默。
只有那些对人性不了解,对自己也不了解的人,才会更容易情绪化。
这些人无法控制住身体里面的那一头野兽,因为情绪就像是一头野兽。
到最后,肆意狂躁,难以定心,最终就难以定性,也就无法真正在现实当中,过上更好的生活。
学会让自己静下来,继续静下去,永远静下去,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更有能量,更有气魄,也活得更淡定,释然。
正如丰子恺所言: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挫折太少,经历太少,才会觉得生活的一些鸡毛蒜皮,都是烦恼。
如果你的内心得到了修炼,得到了强化,那么就会发现,心静,才是一个人最难得的修为。
也只有让自己真正拥有了这么一种心平气和的心境,才能够真正做到百毒不侵,生活充满阳光,人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