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国为何造不出火炮?看完才知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有多大意义

小僧乱翻史书 2024-10-23 10:41:36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火炮,一直被称作“战争之神”,不仅因为它威力巨大,更因为其制造工艺的复杂性让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民国时期,虽然中国战场上也有火炮的轰鸣,但这些炮大多是进口的,国产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我们不禁要问,火炮的制造难度究竟有多高?为什么当时中国造不出像样的火炮?

火炮制造的技术难度

要理解火炮制造的难度,首先得从火炮的结构讲起。火炮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答案是炮管。一个合格的火炮炮管,要求既要能承受住高强度的爆炸压力,还不能变形,更不能因为炮膛过热发生爆炸。而制造出这样的炮管,需要极其复杂的工艺和材料支持。

火炮制造最难的是冶炼和锻造高质量的钢材。火炮炮管的主要材料是高强度的合金钢,不是普通的铁匠铺能搞定的。这个合金钢要求具备非常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尤其在发射过程中炮管会承受巨大的热量和压力,所以它必须足够耐高温。

合金钢的制造涉及高精度的成分控制,尤其是要含有钼、铬、镍等稀有元素,这就决定了这种钢材的冶炼对技术和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

除了材料问题,火炮的加工工艺也是个大难题。炮管内部要经过非常精准的“深孔加工”,也就是给炮管打孔,这不是普通的钻孔工艺,而是要求高精度、高耐磨的设备进行加工。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火炮发射时失准甚至发生危险。

为了防止炮管在高强度的使用中炸裂,炮管还需要进行一种叫“自紧”的工艺。这种工艺要求在炮管内部施加预应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发射时的冲击力。没有这项技术,炮管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甚至可能在几次发射后就彻底报废。

可以说,火炮制造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术支持,这对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清末到民国的工业衰落

清末时期,洋务运动推动了一些现代兵工厂的建立,虽然当时已经能够生产一些粗糙的火炮,但总体技术水平仍落后于西方。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工业基础更是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想要自主制造出高质量的火炮几乎是不可能的。

19世纪末,洋务派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了一些现代化的兵工厂,比如上海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这些工厂在清末已经可以仿制一些西方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普遍存在设计粗糙、材料不达标、技术工艺落后的问题。

进入民国后,政局动荡,兵工厂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天津、上海等地的工厂因资源短缺,逐渐无法维持大规模生产。特别是造炮所需的合金钢,民国时期的兵工厂根本无法自行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火炮制造能力的停滞。

火炮制造的质变是随着合金钢的普及而来的。20世纪初,西方国家纷纷用合金钢代替了碳素钢,极大提升了火炮的强度和性能。

然而中国的钢铁冶炼水平极其落后,连基本的合金钢都无法自主生产。民国时期,连最基础的炼钢技术都面临巨大挑战,更别说生产复杂的高强度合金钢了。

火炮制造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资源和资金的支持。而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军阀混战,这让原本脆弱的工业体系雪上加霜。

中国的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钢铁资源丰富,是火炮制造的关键。然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丧失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战略物资和工业设备被日本掌控。作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东北的丧失使得中国在工业上雪上加霜。

火炮制造不仅需要合金钢,还需要其他关键材料如稀有金属,而这些材料在民国时期大多依赖进口。再加上国内交通设施落后,兵工厂缺乏现代化设备,生产火炮的难度更是雪上加霜。民国时期各地军阀自行采购火炮,争相从国外购买,而真正投入火炮生产的资金少之又少。

民国火炮制造的惨淡局面

民国时期的火炮制造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尽管中国有些兵工厂能够生产火炮,但这些火炮的质量远远无法达到作战标准。

根据历史记录,整个抗战八年间,中国只生产了98门大炮,远远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这些火炮质量堪忧,经常在战场上发生炸膛等事故,严重影响了作战效果。

即使中国兵工厂生产了少量火炮,但这些火炮的质量非常低。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国产火炮的炮管在使用时常常会因为承受不住高温高压而炸裂。这些火炮不仅射程短,精度差,还无法承受高频次的作战使用。

面对国产火炮的窘境,中国只能大量依赖从国外购买火炮。在抗战时期,中国从德国、苏联等国进口了大量的火炮设备,但这些火炮的维护和后续补给同样是难题。进口火炮使用的弹药和配件常常不匹配,导致战场上火炮的效率大打折扣。

民国时期中国无法制造出像样的火炮,既有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原因,也受到政局动荡的严重影响。火炮的制造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业生产,它需要技术、资源、资金和政治的全面支持。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只能依赖进口。

到了新中国,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156个援华工程下来,中国开始在工业和军工上发展迅速。其中的意义,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实要自己研究,每个环节可能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打磨。那个难度,可真是太大了。

参考资料:

涨知识!锻造火炮炮管有多难 中国军网2023-07-14

中国大炮起步 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04-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