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从没想过,厌学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女儿今年14岁,读初二。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顺从,省心的孩子。基本是我让干什么,都会照做,不管是给报补习班,还是周末用点功夫学习,她都很少抱怨。也是因为这种乖巧、听话的性格,整个小学期间,她的成绩都
名列前茅。我也为拥有这样一个乖巧的女儿而感到幸福,尤其看着小区里,那些淘气的男孩家长,每天都为学习跟孩子吵架,斗智斗勇,内心无比庆幸。上了初中后,女儿依然保持小学的学习节奏,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是主动写作业。但没过太久,我就逐渐发现了不对劲。
首先,是女儿的情绪变化,她的抱怨越来越多,心态也日渐消极。原先从不说学习累,难得她,开始频繁抱怨学习课程进度太快,某某老师不会讲课,作业太多,很烦等等。一开始,我还能安慰几句,但她说得次数多了,我也开始不耐烦起来,板起脸教训她,要积极,多找自己的问题,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其次,是她的成绩明显下滑。刚入学时,女儿排名稳居班级前五。但现在,考的一次比一次差,到了期末考试,女儿已经排班级20名,年级在200名开外了。然而,面对成绩下滑,女儿不仅没拿出知耻而后勇的学习劲头来,努力迎头赶上。相反,她还有了摆烂的迹象,放假在家基本不看书、不学习,家庭作业也是能拖就拖。不是看手
机,就是追剧,就算看书,一会儿就又拿起手机。我一催,一问,她就有话等着我:平时上学那么累,放假休息一下都不行吗?我看手机是为了搜题,那我不会,你能给我讲吗?你能不能别唠叨了,真的烦啊!
那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能活活把人气死。
到了初一下学期,女儿的厌学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老师找了我好几次,希望我能对孩子多督促,说她是个好苗子,如今已经快成为中等生了。我当然也很着急上火,可却不知道该怎么管!唠叨,责骂,讲道理,都不管用。十几岁的大姑娘了,我总不能上手打吧?说轻了,女儿口头答应,说自己知道,但行动没有改变。说重了,女儿不是跟我吵架,就是嚎啕大哭,说我只在意她的成绩,不关心她的感受,压力太大了,活着没意思。夜深人静,我常常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想,好好的女儿,怎么会变得厌学?为什么孩子小学的时候那么优秀,到了初中就不行了?我到底该怎么办,才能把她变成过去积极、自信、好学的样子?其实,这背后到底潜藏着很多深层原因。
02很多家长一遭遇孩子厌学,第一反应是认为,孩子不上进,不学好了,进而指责打骂孩子。但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孩子厌学背后的动机,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厌学危机,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引发亲子冲突。初中之所以是厌学高峰期,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学习跨度和难度的变化,让孩子压力升级。从小学到初中,需要孩子适应的难度明显提升。学业难度更大,各科作业量成倍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睡眠时间减少,休息不好;再加上进入青春期,激素和心理的变化,让孩子想的更多了,人际关系也更加牵动情绪。任何一项变化,都
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而且这些都是同时到来的。小学阶段,获取好成绩是相对容易的,尤其对于听话的孩子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科目变多而且难度增加,身边厉害的同学也增加了,这让取得好名次变难了。我的女儿就是这样。同样努力却没获取期待的结果,压力太大,陷入到厌学情绪中。
第二,青春期的自尊心,让孩子更容易变得拧巴内耗。一方面,他们会因为激励的竞争,怀疑自我价值,内心颓废沮丧,想要放弃努力。另一方面,青春期强烈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内心无比渴望获得认可。想要好成绩,又自我怀疑,怕努力也得不到好的结果,他们就会陷入到焦虑和摆烂的状态中。还不如不那么努力,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以安慰自己,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没使劲,保护下自己的自尊心。我一直很不理解女儿的表现:你既然想要好成绩,又不肯付出行动,不主动,不自律,等考试成绩出来,又有情绪,但接着又看手机,摆烂,这不是恶性循环吗?
想要好成绩,就得更加努力啊,怎么还越来越厌学了?
但现在,我明白了,世界上越挫越勇的孩子,还是少数。当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难度,逃避和无力才是常态,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孩子上了初中后,开始厌学。想要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积极的学习状态,一定要帮助孩子减少自我内耗,增强跟现实世界的深度链接,让孩子“心有所依”,有方向、有目标、有追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来做。
031、理解孩子的压力与痛苦,赢得孩子的信任,打消孩子的顾虑,减少孩子的自我心理内耗当孩子厌学问题变得严重,家长很难保持心平气和。恨不得赶紧把孩子骂醒,赶紧回到学习节奏上来。但不管是讲道理还是责骂,都不能让孩子从内心唤醒学习动力。反而会因为不理解,态度恶劣,把孩子逼到重度厌学甚至休学的道路上。厌
学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暴力指责。只有父母愿意理解孩子问题表象背后的痛苦,才能赢
得孩子的信任。在接送上学路上,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可以跟孩子聊聊天,不说学习,说些孩子关心的话题。比如孩子在追的热播剧,喜欢的演员,感兴趣的领域等。通过放松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孩子。亲子沟通顺畅了,建
立了信任,孩子会主动跟你聊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孩子说压力大,学习累时,可以告诉孩子,不会因为名次的变化而改变对你的爱,更不会放弃你。孩子没做到时,冷静引导孩子复盘:“你觉得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一块是你的弱势?”对孩子的表现,没有批评,也没有指责,而是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聚焦在如何面
对、如何解决问题上。那些所谓有用的大道理,“好好学习”、“不努力就上不了大学”等等,再正确,孩子闭起耳朵,又有什么意义呢?通过提供安全感和情绪价值的沟通,打消孩子的顾虑,减少心理内耗。他们才能在获取力量后,安心踏实,把精力用在应对压力和问题上。
2、既要允许孩子“言而无信”,也要保持对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的底气”很多厌学的孩子,为了自我激励,也怕家长唠叨责骂,都会不断保证:“我会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但结果出来,还是那样,甚至更差。这会点燃家长的怒火,继而各种说教、责骂,最后甚至会彻底失望,用难听的话表达对孩子的放弃。实际上,孩子之所以会立誓,说明他们内心是渴望变好的,也希望能让父母高兴。但他们没有真正做到、做好的能
力,一次次的失败,也让他们备受打击。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既相信孩子的许诺,内心又要有清醒认知,不完全信。当孩子做不到时,表现出对孩子完全的信心。这样做,可以在孩子开出口头支票后,内心稳定,情绪
平和,接纳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不会因为焦虑和被欺骗的感觉,痛骂狠批,让孩子抬不起头来。同时,给孩子传递支持和信任的信念,足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不会放弃他,也没有对他失望。这种信念,会支持孩子走过这
段困难的时期。女儿就是这样,她发现,即使自己没考好,妈妈也不骂她,反而一如既往的相信她时,她真正有了一种从内心生发的奋斗动力。“妈妈越信任我,我越不能让她失望。”可见,责骂和逼迫其实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走出厌学,但信任和接纳才行。
3、帮孩子打开视野,多感受多尝试,建立跟生活的链接,寻找人生的目标,激发学习的热情不可否认,这一代孩子,是生活在“鸟笼”中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上课,早出晚归,要论强度,有时候比成年人还累。课间也是,操场上的游戏、跑跳也很少,被安排在小小的座位上,日复一日。虽然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假期也可以偶尔旅行,但对身边这个真实的世界,缺少深入的链接。对于好好学习,他们的概念,就是父母不断的唠叨,强调。真正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孩子很少,很难懂得学习本身,对自己的生活能有什么改
变。厌学,沉迷游戏等等问题行为,也就频繁发生。所以,想要让孩子走出厌学,真正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热
情,和真正的学习动力。家长除了要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肯定之外,也要引导他们去开发兴趣,多看看这个世界。当孩子对生活有了热情,有了对未来的幻想,眼前的学习和作业,才能链接到实处。
比如,喜欢写作、幻想以此为生的孩子,可以在满足她看书需求之外,去看看签约作者的要求,自己差距多少,需要具备哪些文学素养和文字基础。喜欢旅行,想要做环游世界,当旅游博主的孩子,可以利用假期尝试一下,去剪辑一个成片,把幕后的细节都完成一遍。什么也不喜欢,迷茫,想休学、躺平的孩子,可以带他多体验,多尝试,孩子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思想世界,多看多体验,才能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去实践自己的兴趣,也接触下真实的生活。在尝试之后,孩子的内心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女儿喜欢追剧,
一度想当一个编剧,写出作品让自己的偶像来演。我让她每个周末,都可以拿半天时间自由支配,去看剧,或者写作。看似这半天没用在学习上,对初中生是一种浪费。但女儿却快乐无比,还不断更新感慨:
想写和写好是两回事,太考验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了,想当个好编剧,需要的知识面也太广了,不然写出没常识的,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她也终于懂得——不管干什么,想干好都不容易,但凡想有点成绩,不努力是不行的,但好处就是,努力了就会不一样。因为爱好,让她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有了放松和休息的空间;而因为热爱,也反过来让她愿意主动学习,慢慢明白了努力的价值,实现目标需要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女儿逐渐走出了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厌学困境,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于学习的内生动力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