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圈接触久了会发现,品牌产品换代其实是挺有风险的一件事,换得勤被诟病割韭菜、背刺老用户,升级力度不大被吐槽没诚意,那按部就班换代吧,可能一个产品甚至一个系列渐渐就走了下坡路。当然,我肯定不是在为品牌鸣不平,因为上面那些想法实际上就代表了我过去对很多品牌旗下产品的看法。
作为一个资深HiFi产品用户,我也思考过什么样的换代产品是我愿意为之买单的?
首先要有着合理的期限,我相信大部分和我一样的平民用户哪怕对于24小时使用的手机也不会以15-16-17这样一年一次的频率去更换,HiFi产品就更不用多说。
其次是创新和突破,人们对于电子产品新鲜属性的追求同样适用于HiFi设备,旧款没有的功能、旧款做不到的事情才体现出了新款存在的意义。
最后当然是价格,产品迭代不等于定位升级,这一点我觉得绝大部分HiFi品牌都做得蛮好,买得起旧款的人依然买得起新款,如果不考虑消费降级的话……
之所以分享这些关于产品换代的想法,自然是碰到了一款我作为用户认为值得换代的产品——飞傲BTR17。经常看我以前分享内容的烧友不难发现,我的主力蓝牙小尾巴BTR7出镜率还是挺高的,小巧精致、声音百搭且素质和推力都是同类产品中上等水平,不知不觉陪了我近三年时间,直到前段时间我拿到了飞傲新品BTR17,我就知道BTR7是时候转手了,不过在这之前肯定也忘不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BTR17的看法。
客观部分外观设计
BTR17在外观设计上沿袭了这两年飞傲产品线中很具辨识度的科技感和机甲风。机身正面的弧面处理和哑光磨砂质感的漆面也使本来微厚的身材显得“凹凸有致”。机器本身的握持感相当出色,不割手且不留指纹,背面首次采用的素皮材质更是为手感带来了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增加了握持的摩擦力,使其牢固不易脱手,另一方面比起BTR7的亮面玻璃背板,素皮材质也使整机质感都显得更加高级了不少。
BTR17的尺寸约16.3×41.2×86.6mm,重量约73.4g,上一代BTR7尺寸约14.2×39.6×83.6mm,重量约68g,虽然数据上前者变大变重了,但实际使用时感受不到负面影响,相反的,BTR17配置的1200mAh电池相比BTR7的880mAh却是实打实的提升。官方数据显示两者完整续航都在8~9小时左右,多余的电量储备想必都供给了BTR17全新的音频架构,声音表现的变化我们后文再叙。
此外新旗舰BTR17标配了比上代更加有型、帅气的皮套,材料拼接、细节处理精致,整体与机身贴合度接近完美,佩戴和摘下的松紧度适中。除此之外,背部的卡扣和左上角的挂钩都使它在更多使用场景下变得更加方便、易用。综合这些特点来看我认为它绝对算得上HiFi产品里面原厂皮套的标杆作品之一。
功能操控
BTR17实体的人机交互做得非常完备,右侧按键功能涵盖了大部分人平时最常用的功能,包括模式切换、上下曲调节等等,既兼顾了多场景下的应用也十分利于盲操,最重要的,集成按键的音量旋钮可以独立完成设置界面的功能调节,带来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操控体验。不过旋钮按键默认的“暂停/播放”功能也让我多次出现误操作,如果大家使用便携播放器时习惯用旋钮进行息屏/亮屏的话,在BTR17身上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我建议官方后续可以考虑出一个固件更新,支持按键功能的自定义。
显示方面,BTR17和BTR7有着相同的1.3英寸IPS彩色显示屏和不同的UI设计,前者主界面布置得更加美观和谐,EQ、增益等功能显示也更直观。除了实体操作,我本人也习惯使用FiiO Control APP进行音量调节、均衡器设置等操作,简洁易上手,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
作为旗舰的BTR17与其说是蓝牙解码耳放,其实更像一款全功能、全场景的便携解码耳放。机身右侧的模式开关使它可以在任何场景下轻松切换PC模式、手机模式、蓝牙模式。采用USB主控XMOS XU316的它最高支持768kHz-32bit、DSD512硬解以及MQA全解,硬件上基本可以媲美同尺寸的有线解码耳放。此外这几年飞傲也把台机模式从旗舰随身播放器逐渐下放到了如今的蓝牙小尾巴BTR17,隔离自带电池、耳放并联驱动,进一步提升增益,声音分享的环节我也准备了一款大耳机来测试直推效果。
最后补充一点,采用了蓝牙主控QCC5181、蓝牙5.4以及QHS高带宽技术的BTR17支持无损蓝牙aptX Lossless格式,不过手机需要高通8gen2以上芯片,大家如果手机支持的话欢迎评论区分享使用感受!
声音部分相比过往我使用过的蓝牙解码耳放,BTR17开声就能使人明显感受到它在解析力、密度和空间塑造上的优势。BTR17对于声音信息量的描绘完整且有序,它能够把一首曲目中那些往往被低端设备忽略掉的细节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当一些同类产品仍在通过讨耳调音来规避解析力不足等素质劣势的时候,它已经可以做到像一台1-2k价位播放器一样尽量把音乐原汁原味地进行诠释了。拿自家的BTR15作比较,在两者风格同样中正还原的基础之上,能明显感觉到BTR17对于器乐的音色刻画、乐器交织的场景描绘是更加细致严谨的,不会遗漏一些细微的尾音、泛音。
密度方面,它相较上一代旗舰BTR7的变化清晰可闻,一直以来使用BTR7我基本已经习惯了它的素质表现,而在听到BTR17之后,我感觉新旗舰的声音信息量是以一种更为饱满更为密致的形式出现在同一款耳机当中,听感变得充实了,在聆听弦乐类型编制曲目时感受尤为明显,提琴声音的交织起伏场面也显得真切和紧密了一些。BTR17声场表现也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梯队,出色的横纵向深度和鲜明的层次分布共同营造出了颇具规模的场面感,使听者沉浸其中时闭上眼仿佛可以幻想出舞台的排布,对编制类曲目的演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过去我时常感慨,顶级的旗舰随身播放器演变到如今声音大多有着“高、大、全”风格上的趋同性,这次在BTR17的身上我也听出了一丝丝这种感觉。BTR17的声音风格全面、均衡、中正,对不同音乐类型的兼容性相当高,摆脱了过往同类器材过于偏流行或过于“素质流”的极端调音风格。
它三频量感基本都处于恰到好处的水准,低频质感凝实,力度大且不拖沓,中频具有一定线条感,对音色的把控精准度是小尾巴中数一数二的水平,高频亮而不刺,通透度良好,整体来看至少在这个价位上基本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对比同价位的有线小尾巴也可以做到不落下乘,且蓝牙切换为有线模式后声音的饱满度还能有小幅度的提高。如果说还有什么仍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可能我会觉得它稳重有余热情不足,如果声音调校可以更奔放一些,可能出街、运动等场景下会带来更多的听音趣味……当然了,用于定制声音的PEQ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人对于声音风格的不同追求,我也还在不断探索其中的乐趣~
搭配分享我为BTR17选择了三款定位不同的耳机用作搭配,分别是DITA新品耳塞ES、JVC经典旗舰FW10000和天龙木碗大耳机D7200,其中搭配大耳机的部分我也将尝试使用台机模式驱动。
DITA ES
这款由DITA和耳边事联合推出的新品动圈耳塞和BTR17价位相近,且同样属于高解析力、声音中正类型的器材,易推性较好。在BTR17的驱动下,ES展现出了远超手机直推的声音表现,既获得了更饱满的信息量,也拥有了更加突出的空间规模和声音安定感。风格方面BTR17中和了ES稍多的低频量,并且与ES优秀的中频表现力相结合,呈现出的音色更加真实,具备些许线条感,演绎器乐类型曲目时能够把场面、乐器音色都刻画得十分出众,除此之外这套搭配的氛围感不错,流行曲目诠释效果也可圈可点,属于杂食性很强的一套性价比搭配。
JVC FW10000
JVC的旗舰动圈FW10000是一款高素质且对前端比较挑剔的耳塞,比起我用高端播放器驱动,BTR17驱动下的FW10000尽管在密度和安定度上达不到最佳状态,但在解析力、声场规模、音色质感等方面仍然能展现出非常出色的呈现效果,声音框架完整,信息充沛,空间塑造规模大。风格方面这套搭配我更推荐演绎小编制类型曲目,尤其是弦乐为主的曲目,无论是小提琴的悠扬、大提琴的饱满亦或是低音提琴的沉稳都能被很好地诠释出来。
天龙D7200
D7200是天龙旗下非常经典的一款封闭式低阻大耳机,其直推玩法在烧友中也比较常见。实际听下来,BTR17在台机模式下驱动这款大耳能让人感受到它所散发出来一定的能量感,且声音整体的塑造规模也并不逼仄,虽然比起台机驱动缺少了磅礴的气势和饱满的声音密度,不过整体的声音效果是比较讨耳且耐听的类型。风格方面,这套搭配以中下盘为主,氛围浓郁,适合主听流行人声,兼顾中低频器乐类型曲目的玩家。
搭配总结
BTR17的驱动力在同类产品甚至在一些低端播放器当中都属于比较高的一类,单从推力上看,它驾驭绝大多数耳塞都并无压力,驱动大耳机的话建议搭配低阻款式或版本,在台机模式的加成下实际驱动效果我认为能够满足多数人的听音需求,不过难伺候的高阻大耳就需要真·台式设备来驱动了。风格的话BTR17并不挑剔,是能够很大程度发挥出耳机本身的素质水平和调音风格的前端类型,大家也可以带着手头的耳机到线下去实际试听。
新主力BTR17在这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接任了我手头主力蓝牙小尾巴的位置,从这段时间的使用情况综合来看,它的声音就是我最看重的地方,过去出街时总不满足于小尾巴的声音,又难以接受播放器的体积,BTR17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这个不小的困扰,而从外观出发,它的拉风设计毫无疑问也是提升回头率的一大利器,最重要的,它对于全场景的高适用性更是我愿意带出门的最大理由。总而言之,想要回收二手BTR7的烧友现在起可以联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