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曾经简单分享过J.C Acoustics家的解码耳放一体机UDP-3ii,当时这个品牌还是经朋友推荐后我才认识的,成立时间不算长,调音审美却一耳朵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德系正统调音”。当年市面上像森海塞尔的HD 600、拜雅的DT880这类大耳对于很多烧友来说就是终极目标了,市面上大多数耳放也是围绕这些经典大耳来调音。后来随着烧友们的口味逐步多元化,各种花里胡哨甚至是剑走偏锋的调音逐渐成为了主流。如今在琳琅满目的前端里猛然听到UDP-3ii这种有点老派的声音,蛋蛋甚至有种久违的亲切感。后来我才知道,J.C Acoustics的主理人杰大本身就是一位阅机无数的老玩家,比较偏好中正内敛的声音,而这种喜好自然也投射在了他家产品上。
在UDP-3ii成为品牌销冠之后,杰大又推出了这台机器的“迷你版”,也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聊到的便携解码耳放UDP-M3。它和UDP-3ii一样采用全平衡解码电路,内置的两片AK4493SEQ DAC各自负责一个声道,甚至两台机器的电路架构也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为了保证声音的纯净度,UDP-M3搭载了4300mA的独立电池,为了方便玩家边充电边使用,机身底部特地设置了两个C口,一个负责数据传输,一个负责供电。此外,它身上还融入了一些来自台机领域的细节设计,比如通过内部连接的纯银线和焊锡来降低信号传输损耗,提升通透度等等,着实是相当“硬核”。而在与音质关联性较弱的外观设计、工艺处理这些方面,UDP-M3则是追求极简风格。


声音风格
我第一次听到UDP-3ii时,就感觉到它在声音的线条感和框架的呈现上有着极其优秀的水准,听感开扬且富有张力,气势十足,这种风格在UDP-M3身上也得到了延续。UDP-M3选择的是高解析且中正少染的路线,同时又具备了充沛的驱动力。它的声音有着非常优秀的密度和明晰的线条感,分离度较高,厚度适中,中频的位置不算贴耳,对于音色的呈现精准且冷静。其低频量感略高于平均水准,有着丰富的层次和较深的下潜深度,质感出色,弹性很不错;声场也较为开阔,有着准确合理的横纵向比例。这些特性让UDP-M3拥有了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古典表现。
以柴小协为例,在小提琴独奏的部分,它所展现出来的琴音细腻丰润,有着恰到好处的弓弦摩擦感但又不至于刺耳。而在合奏的部分,大部分同价位的解码耳放往往容易出现空间逼仄,分离度不足的问题,但UDP-M3的表现依然相当从容,乐队的分布井然有序,小提琴华丽的琶音和木管组轻盈的应和有条不紊地交织在一起,很好地表现出了这首曲子悠扬明快的意境。

在很多烧友的固有印象里,一款器材如果拥有出色的古典乐表现,那它的人声多半就要被“判死刑”。但我其实并不赞同所谓的“古典天菜必然人声拉胯”的说法。事实上,口碑较好的IE 900、DT880、HD 600这类经典型号,它们本质上对于器乐和人声是一视同仁的。而我们之所以会有古典耳机不擅长人声这种刻板印象,主要是因为古典乐的要素更丰富,制作水准更高,而绝大多数的流行乐与之相比简直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器材的还原度越高,录音中的瑕疵和缺陷就越会暴露无遗。为了拯救流行录音的种种小毛病,很多HiFi器材“被迫”选择了涂抹细节、增加染色的处理手法,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对于器乐原声的表达。因此,所谓“古典天菜必然人声拉胯”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录音文件之间参差不齐的制作水平逼迫着HiFi器材去做出取舍。
UDP-M3在回放流行乐时选择了纯净无染的人声,原汁原味地还原出录音本来的模样。在演绎Ed Sheeran、Avril这类喜欢用真实乐器伴奏、人声的录制也比较清晰干净的欧美流行乐,又或者是回放歌剧类曲目时,它能够很好地还原出歌手的口型和唱腔变化,情感的传达到位,所有丰富的音乐元素都呈现得丝丝入扣,兼具乐感和素质。但你要想让UDP-M3抹掉梁静茹的齿音,或者将某些混音水平堪忧的J-POP修饰得圆润顺耳,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本质上,这台机器对于录音文件就是有点挑剔的,只要源文件的制作水准精良,那么它绝对称得上是器乐和人声并重的全能型选手。而对于那些质量不高的录音,它会毫不留情地揭露所有问题,不会用多余的手法去掩盖瑕疵。

搭配玩法
UDP-M3毫不妥协的特性让玩家们在搭配上需要花点心思,我第一次试听的时候用的是日常的主力塞DITA ES,整套搭配呈现出了中正耐听又不失鲜活感的音色,ES本身较为刚猛的低频在UDP-M3上也控制得游刃有余。
像IE 900、Perpetua-C这类胃口更大的动圈旗舰耳塞,在搭配UDP-M3的时候更是给了我不小的惊喜。Perpetua-C在前端不够给力的时候,容易出现低频疲软,声场打不开的情况,但在UDP-M3的驱动下,它在空间感和动态上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人声饱满绵密又顺滑,空间开阔,瞬态响应也是相当迅猛,大开大合,听感甚至有点接近上台的表现。


我也尝试过用UDP-M3来驱动拜雅的DT 770 PRO X。即便是面对这种全尺寸大耳,UDP-M3的高增益模式也能将其驱动得有模有样,声音框架扎实稳健,三频分布也比较均衡。DT 770 PRO X本身偏监听向的中正声底和UDP-M3配合得默契十足,能够很好地还原不同乐器和人声的音色。
但如果是像川、AE10这类更加灵敏的多单元耳塞,在搭配UDP-M3的时候就容易显得刺激,即便是低增益模式也会有点过推。这台机器的最佳搭档还是动圈耳塞和中低端头戴,如果大家不确定自己手上塞子的推力需求,最好是先试听一下再入手。

在如今这个HiFi器材价格水涨船高的大环境下,两千档甚至已经被很多烧友归为“偏入门”的价位了。如果你拿着这个预算去咨询适合听古典的型号,得到的回复多半是“去收二手”,或者是“别想太多”。因为古典乐被太多人认定为高高在上难以回放的高难度曲目,没点预算想听古典简直是痴人说梦。但UDP-M3却以简洁的产品形态和亲民的价格呈现出了同价位出类拔萃的古典表现,人声回放也称得上可圈可点,硬素质和驱动力更是能够“越级打怪”。但它这种犹如超高清摄像头般无情的细节揭示力,也对玩家的搭配能力和手头音乐资源的品质提出了不低的要求,更适合有一定经验的烧友把玩。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听着森海拜雅家的经典大耳入烧的那批烧友,相信这款解码耳放会是你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