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西方决裂?45个国家联合签署声明,美国罕见放弃

枫蓝浅观 2025-03-05 18:25:40

当特朗普政府在世贸组织对谴责俄罗斯的议案投下弃权票时,跨大西洋同盟的裂痕已清晰可见。这是俄乌冲突三年来美国首次在涉俄决议中保持“中立”,标志着美国对欧政策的根本性转向。

弃权票绝非孤立事件。此前一周,特朗普在与马克龙的会晤中直言“欧洲该为自家后院买单”,并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60%关税。这种“交易式外交”彻底颠覆了二战后美国对欧安全承诺的传统。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分析师指出:“北约宪章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正在变成可议价商品。”

面对美国抽身,欧洲选择另起炉灶。伦敦峰会上,英法牵头提出的“四步计划”暗含深意:持续军援乌克兰实为绑定战争进程;战后驻军条款则为欧盟军事存在铺路;而筹建“乌克兰和平联盟”,则是试图构建独立于北约的安全框架。更关键的是,欧盟同期推出的矿产资源合作协议,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5000亿美元“乌克兰资源基金”计划。

乌克兰总统近期展开外交马拉松——从美国的激烈争吵到伦敦的英雄礼遇,折射出乌克兰的生存策略转变。在与美国修订的矿产协议中,乌方将控股权从100%降至50%,并加入“安全保障”模糊条款,试图在美欧间维持微妙平衡。但军事现实依旧残酷:五角大楼数据显示,乌军火炮日均发射量已从峰值8000发骤降至1200发。

欧盟对乌提出的矿产开发计划,暴露出欧洲的战略野心:通过掌控乌克兰锂、稀土等关键资源,构建新能源产业链自主权。这与美国试图通过金融衍生品收割战争红利的策略形成鲜明对立。欧盟智库报告显示,若掌控乌东矿产资源,欧盟动力电池产能有望在2030年前超越中国。

这场危机正重塑全球权力结构:美国从“世界警察”退位为“离岸操盘手”,欧洲艰难摸索战略自主,而乌克兰则在美俄欧三重挤压下沦为资源争夺场。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当帝国开始计算成本时,盟友便成了可抛售的资产。”

未来的剧本或许早已写就: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签下《美俄能源合作协议》,马克龙在巴黎宣布“欧洲防务倡议”扩容,而顿巴斯的矿工仍在炮火中挖掘着决定人类能源转型的命运之石。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