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海军在24小时内完成两场战略性演练,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上午10时,055型导弹驱逐舰遵义舰率领编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以南280公里海域完成实弹射击,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该区域进行火力展示。下午15时,075型两栖攻击舰安徽舰编队突然现身台湾高雄以东74公里公海区域,展开立体化登陆作战演练。
塔斯马尼亚演习中,遵义舰发射的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覆盖达尔文港,引发美澳军事同盟紧急启动联合监控。尽管澳大利亚国防部确认提前收到航行通报,但演习期间32架次侦察机仍对编队实施全程跟踪。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舰艇以10节航速穿越南印度洋复杂洋流区,同步完成海底地形测绘与通信中继测试,展现远洋勤务体系成熟度。
当国际视线聚焦南半球时,安徽舰编队以战术突袭姿态切入台海敏感水域。该编队包含071型登陆舰、052D型驱逐舰及903型补给舰,形成完整两栖作战单元。演练中,30架直升机实施超低空突防,6艘气垫登陆艇完成模拟抢滩,2000名陆战队员的投送效率较去年提升40%。台军168舰队虽启动伴航,但雷达系统多次丢失无人机集群信号,暴露出防御体系的技术代差。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中国海军首次实现12小时内跨战区兵力投送,其全球存在能力已进入新阶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海洋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舰艇在太平洋公海区域的年均存在时长较五年前增长300%。尽管新西兰防长质疑“行动透明度”,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事务署确认,中方所有演练均符合国际航行规则。
我们注意到,此次双线演练恰逢中国《海警法》修订案实施三周年。4艘海警船同步进入金门水域执法,与075编队形成海空协同。东部战区发言人强调,演习重点检验了“区域拒止”与“快速反应”能力,无人机蜂群战术首次融入两栖作战流程。值得关注的是,参演舰艇均配备量子通信设备,战场数据链传输效率达到毫秒级。
从塔斯马尼亚的深蓝亮剑到台海的抵近威慑,中国海军通过技术性演练重新定义现代海权内涵。正如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报告所言:“当一支海军能同时在远洋和近岸展示精确打击能力时,其战略威慑已从概念转化为实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