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7年,大力士秦武王在洛阳举鼎,意外地被鼎砸死,因为没有儿子,所以秦王的位子就成了悬案,这时候,最有机会的就是在秦国的公子壮,他是武王同父同母的弟弟,也是当时第一顺序继承人。
所以,秦武王一死,惠文后和公子壮就筹划着继位,这时候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时候宣太后、公子芾一系虽然有争夺王位的想法,但是实力不济,公子壮又得到樗里疾的支持。
可是谁知道,就在宣太后处于劣势,公子壮即将登上王位的时候,远在赵国的赵武灵王插手秦国王位,他联合燕王,直接用大军压境的办法威逼秦国同意立在燕国作人质的嬴稷为王。
即便当时秦国一致反对庶出的嬴稷,但是形势比人强,刚刚遭遇国丧,力量又被王位争夺削弱,跟本没实力和赵国争夺,以来宣太后一系又加紧游说活动,最终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嬴稷成功的登位。
嬴稷即位,就是后来的秦昭王,最终在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如果没有赵武灵王,那么这个肯定会改写历史。而公子壮呢,还不死心,和惠文后一起自立,号称季君,但是被秦昭王以叛乱的罪名处死。惠文后也被处死。
在当时,嬴稷之所以成功,一来受到宣太后的活动,一来是受到赵武灵王的协助,所以能够轻松击败名正言顺的公子壮。
在赵武灵王看来,当人质的嬴稷成功继位,在国内没有根基,又是赵王和燕王一起拥立,将来肯定对他们有好处,然后还可以分化拉拢秦国,给秦国制造内乱,压制秦国的势力,当然事与愿违,赵武灵王成功的立了一个对手,后来秦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就是秦昭王时期拉开的。
为何公子壮会失败?歪史以为,占尽优势,又名正言顺的公子壮之所以失败,就是当时非常孤立,即使朝臣支持,不过没有强而有力的外援,所以赵武灵王的大军一到,秦国上下立刻动摇。
再来宣太后运作比惠文后要高明一些,他知道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而惠文后抱着身份不肯曲意也失去了一些支持者。后来宣太后为了平定义渠,曾经给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光这魄力,惠文后就比不上。
再者,一开始,惠文后和公子壮认为大事已成,没有抢着先机,俗话说的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提前登位可以名正言顺,等到后来已经物是人非,错失了最好的时间。
所以不仅错失王位,还赔上了身家性命。他本人则成了赵武灵王和宣太后的牺牲品。但是,对于秦国来说,简直太划算了,秦昭王在位56年,期间打残韩魏,重挫赵国,击溃楚国,牢牢的保持秦国的领先地位,如果是公子壮又是另一种结果。
赵武灵王扶嬴稷继位就是给儿孙埋炸弹[呲牙笑]
赵武灵王确实是逗比,给秦国送去了秦昭襄王,给燕国送去了燕昭王。
公子壮是个der啊。他都不是惠文王儿子,秦武王没儿子,他肯定把王位给弟弟公子稷啊。怎么会给公子壮
赵武灵王在地下得意地炫耀道:怎样,我扶持过的三位国王可以吧?
谥号里的灵毁了他的一世英名[笑着哭]
乱讲,赢壮是关内侯之子,远轮不到他继承。
嬴稷是秦昭襄王
胡编乱造
樗里疾开始支持的是芈八子和公子芾,但因为赵武灵王的介入转而支持秦昭襄王,根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更加印证了秦昭襄王得到了樗里子强有力支持,即“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被任命为相国。
你胡说啥,公子壮和武王同父同母的兄弟?公子壮的父亲是赢驷?还有公子疾也支持公子壮?你到底了解历史吗?
公子壮不是孝公后裔,好像是献公后裔
赵武灵王差点把赵国安排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