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最近真的是变天了,特别是高中生,周末双休的政策开始实行,有人欢喜有人忧。昨天在补习班外遇到一个高中生妈妈,很焦急给孩子找补习班。她说他们家孩子现在读高二,成绩属于中等的,现在突然周末双休了,她太慌张了,因为女儿现在青春期,叛逆的很,家里人说的话都听不进去。
01
本来觉得孩子都在学校,有老师管着,肯定也不会怎么样。现在周末双休政策一实行,孩子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上周末就跑去和同学玩了两天,完全没有了高中生的紧张感 ,这可把妈妈急坏了。所以妈妈这一星期都在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现在已经把周末安排得满满的了,这才得到了些许安心。
不知道高中双休政策实行以后,有多少家长是上文中妈妈这种状态。但是也有的家长很淡然也很开心,就比如我们家楼下的晨晨妈妈。她儿子今年也读高二,孩子成绩很好,基本保持在年段20名以内。他们家孩子从小就没上过什么补习班,以前周末就是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图书馆。
那天遇到晨晨妈,说到关于“高中双休”这事,她一点也不慌张,反而感到开心,她说上周就带着儿子去露营了,这种惬意的时光真的太久违了。我问她“难道就不担心周末没上课,孩子的成绩会跟不上”?晨晨妈说她相信自己的儿子。
晨晨妈妈说上星期周末虽然放假了,但是儿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早起,在家里晨读,吃过早餐以后自己做卷子,出去玩了回来,孩子睡前也照样看书。这样的“神仙孩子”真的是让人羡慕。晨晨妈妈说,孩子上初中后自己就没有干预过孩子的学习,因为自己不懂,她能做的是给孩子做好后期工作;其次就是帮助孩子排忧解难。晨晨妈妈说,其实儿子长这么大回头看,小时候的卷和抢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养育好孩子就两件事一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养好亲子关系。

02
《汉书・贾谊传》里有句话叫“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强调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如同天性一般,自然而然。意味着在孩子成长早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能让这些习惯深入骨髓,成为他们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晨晨妈妈说自己家儿子从小就没有报过什么班,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就带着孩子运动、学习、阅读,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
到了三年级这些习惯就深深刻在孩子的骨子里了,孩子习惯养成以后,你不用催促他,他就会自己去做。晨晨妈妈说他们家直到现在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雷打不动。
听她说完突然明白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才是我们需要带孩子抢跑的。

03
说到亲子关系,就想到了《傅雷家书》,傅雷身为杰出翻译家,在忙碌事业之余,精心培育与傅聪、傅敏的亲子关系。
傅聪投身音乐事业后,傅雷通过书信给予他全方位指导。在艺术上,傅雷像专业导师,分析傅聪演奏曲目,比如弹奏莫扎特作品时,傅雷强调要把握节奏与情感,让音符充满生命力,鼓励儿子追求卓越,领悟音乐是灵魂表达。生活里,傅雷关心傅聪衣食住行,感情困惑时,也给出理性建议。
对于选择教育行业的傅敏,傅雷同样重视。在书信中,傅雷分享教育理念,教导傅敏做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因材施教,以言行影响学生品德与价值观。
傅聪、傅敏珍视父亲来信,认真回信分享经历。傅聪讲述音乐感悟,傅敏汇报教学情况。在傅雷教导和良好亲子关系滋养下,傅聪成为国际著名钢琴家,傅敏成长为优秀教师。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身努力,更得益于傅雷深沉的父爱以及彼此间深厚、真挚且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

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就如父母和孩子之间丰厚的存款,即使在青春期,孩子会叛逆,但仍然愿意和你商量人生中的重要事项,你说的话也更愿意听取!就如同李玫瑾教授层说过的: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你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他就会用什么方式回敬你。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自然不会尊重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