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曾启发无数人:世界就像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厚德生益 2025-04-11 11:51:40

一个人的视野并非天生,而是通过所见的风景、走过的路、遇到的人,逐渐拓宽的。

哲学家奥古斯丁说过:“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每当我回想起这句话,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些因为“走出去”而改变命运、开启新生活的人们。旅行,绝非逃避现实,而是重新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读过的书籍、看过的电影、上过的课程,或许只能帮助你理解世界的“定义”;唯有当你真正踏上旅途,世界才会为你提供“注解”。

01 人生的迷雾,往往需要“走出去”才能拨开生活中,总会有低谷期——你会感觉被困在一个壳里,前路模糊、心情沉重,生活仿佛是一道无解的题目。在这种时候,许多人选择闭门思考,试图在原地自我救赎。然而,答案往往并不在家中,而是在世界之外。旅行,不是逃避,而是重启。真正走出去看看世界,便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窗。你会在不同的街头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各异的自然中呼吸不同的空气,这种身心的“重新洗牌”会唤醒你对生活的敏感和好奇。有人在云南泸沽湖的清晨,第一次领悟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缓慢”;也有人在西藏的高原,凝视着洁白的雪山,突然放下了心中多年的执念。还有朋友在异国他乡的书店,偶然发现一本书、一段诗句,回程时便决定改变生活方式。这些并非浪漫的情节,而是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故事——当一个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心灵才有机会打破惯性,获得重生。因此,旅行并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只需换个方向、调整节奏,哪怕只是去安静的公园坐坐,走走老街,都是一次新的觉醒。不走出去的人,或许永远认为自己的人生就这么大。但当你迈出那一步,你会发现,世界广阔,生活有解,而你自己,也比想象中更有力量。

02 世界的广阔,意味着你有无限可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诗意的逃避,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次认知的进化。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当时大家都准备去大城市奋斗,而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独自前往非洲卢旺达支教一年。那一年,许多大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却坚持选择去非洲最偏远的地区。许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获得学历,为什么选择“绕远路”?他却说:“我想看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看看之后再决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那一年,他和其他志愿者住在简陋的宿舍,洗冷水澡、吃玉米糊、每天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他教学生英语,同时也被学生教会了“感恩”——即使是一本破旧的笔记本,孩子们也会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像宝贝一样擦干净再写字。这段经历没有直接带给他高薪工作,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支教结束后,他进入一家公益机构工作,并创办了公益项目,长期支持卢旺达儿童教育,还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参与多个社会创新组织。他说:“如果我一直待在一个视角里,我永远只会在别人的坐标里寻找方向。可当我亲身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时,我才明白,我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地图。”旅行并非仅仅是诗和远方,而是一个人的边界。你亲眼看到的世界,将成为你判断事物的维度。你越是走出去,就越能打破内心的局限,看清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世界那么大”并不是在告诉你“去玩吧”,而是在告诉你:“世界真的很大,而你有无限可能。”

03 真正的成长,是带着改变回归生活旅行并不是一次逃避现实的任性,而是为了让你带着全新的自己,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他乡的人如何生活,便更能理解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有句话我非常赞同:“你无法选择出生的地方,但你可以选择要走向哪里。”旅行,就是这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你可以是早起看日出的勇士,也可以是路边摊前感动得泪光闪烁的旅人;你可以在雪山下静思,也可以在人群中突然发现久违的热爱。重要的不是你去了哪里,而是你遇见了怎样的自己。

写在最后“你或许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但你不会忘记你走过的路。”读得越多,越能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也理解自己。如果你感到有些迷茫,不妨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当你在异国的街头听到不同语言的交织,却意外读懂了彼此的眼神时,你会明白:人与人之间并无隔阂,只要你愿意靠近。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一页页,慢慢遇见自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