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领导重视程度一般与单位权责成正比,领导重视的单位,要么是职责广、权力大,要么是手握项目、资金。对于人少、钱少、职责少的单位,领导打交道不多,自然也不会重视。
但凡事总有例外。笔者观察后发现,目前县域体制内,有这样一个单位,虽然是外人眼里的清水衙门,既没审批、又没项目,但却深受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个单位就是县统计局。
县统计局是各地县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工作部门,一般为正科级。主要开展国民经济核算,组织实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统计调查任务,以及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概括起来,统计局就是负责统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到的各项重要数据。换言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统计局出来的数据就是最直接的证明。特别是GDP数据,已经和地方领导们的政绩相挂钩。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数据已经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领导们越来越重视统计数据,而对于出数据的统计局,自然也是高度重视。
经常看新闻的就会发现,近年来各地频繁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调度会,统计局不仅要参会,往往还是会议的主角。此外,领导们到统计局调研、指导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目的就是一个,希望统计局把数据统好。
但领导对统计局的重视,有些“太监不急皇帝急”的味道。因为统计局的成果,主要反映的是领导个人们的政绩,而与乡镇基层以及县直部门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因为数据好看、排位靠前,他们既得不到资金,也升不了官帽。所以,乡镇和其他单位对统计局并不那么重视,相反,统计局经常要求他们报送数据,他们更多的是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