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六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改编剧本的《乔乔的异想世界》,本来会在2月份大荧幕上跟中国观众见面,由于不可抗力最终选择撤档。其实这部影片有很强的治愈效果,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心境之下,看起来还别有意义。
影片极具创造力的把一个叫做“乔乔”的孩子放置于二战后期德国即将战败的那一年,用他的视角和天真的思维的变化,来去探索人在战乱之中的状态。乔乔是个胆小鬼,被大一点的孩子嘲笑、欺负,但是在纳粹的宣传鼓动下,他看起来是一个狂热的纳粹份子,他希望借助纳粹来显示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跟很多小孩一样,乔乔有一个幻想的朋友——“屎特勒”,也就是在他脑海中的元首。“屎特勒”就好像是纳粹宣传给乔乔制造的一个监控者,每天从各个层面审视乔乔的言行是否符合纳粹的观念。
直到有一天,乔乔意外发现妈妈房间的隔层里藏着一个犹太小姐姐,他的生活就彻底发生了变化。在跟犹太小姐姐的斗争中,乔乔渐渐长大,甚至爱上了小姐姐。正当他憧憬这种感情的时候,不幸也随之降临。乔乔的妈妈被以反纳粹人员的身份被吊死在街头。乔乔跟小姐姐相依为命,坚持到了战争结束……
当一切结束,让我们跳舞吧
在影片的最后,当战争结束时,犹太小姐姐望着许久未见的“自由”,回头盯着“纳粹”小朋友,不自觉地两个人跳起舞来。而在乔乔的妈妈被抓之前,带着乔乔去河边游玩的时候,跟乔乔说生命是一个恩赐,自由的人就应该跳舞。
如果对战乱中的人提出一个问题,当一切结束,当自由降临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也许对于没有经历过那种磨难的人来说,可能会花尽心思想出一些更加有“意义”的答案。但实际上,身处其中的人,可能只会说,“我想要跳舞”。
就像那首诗:
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Happiness is a journey , not a destination.
So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ove like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 is watching.
《Happiness Is A Journey》By Father Alfred D'Souza
联想到我们正在遭受的这场“疫情”,让我们原本的生活“休克”。这种情况持续久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幻灭感,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一切也不会有未来的样子。
但实际上,只有死亡能够中断生活。
休克之后,生活会再次被激活,而我们在抽离了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活到那个熟悉的生活节奏之中。当我们被禁足在家中的时候,往往会想等自由了,要这样,要那样,要买这个,要吃那个,但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可能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认清自己生活的真相——
我们原本以为的很多重要的事情,诸如工作、事业等其实都可以停掉,但切断我们与他人的相处、禁止我们的一些兴趣爱好的时候,那滋味是更让人痛苦。只要有爱,爱别人,爱生活,爱某一个事情,生活就不会枯燥。
所以,在经历了这段时间之后,该反思的,并不是走出去之后要干什么,而是我们究竟爱什么,当可以自由的呼吸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翩然起舞?
克服偏见,就是要跟真相站在一起
片中很多有趣的内容来自于乔乔跟犹太小姐姐的互动,由于纳粹在教育中大量的丑化犹太人,乔乔脑海中的犹太人应该是长着犄角的巫婆,而面对那个很漂亮的犹太小姐姐时,乔乔的偏见和眼前的现实就发生了巨大的争斗。
偏见,或者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赖以生存,由不得不与之抗争的东西。从进化论或者认知论的角度来说,人类需要快速的对世界作出反应,而归类是最好的办法,我们会把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打上标签,就像档案袋里的文件,需要时可以快速地识别使用。
这种高效的方式可以让人类的祖先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食肉动物,快速决策躲避风险,但也会逐渐形成很多顽固的偏见。就像我们总会认为律师是西装白领,黑人是游手好闲等等。
这时,只有我们身边有个邋遢的律师,或者是一个努力上进的黑人才会打破个人的成见。其实,打破成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跟真实相处,跟真相站在一起。都说耳听为虚,我们很多成见都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媒体,来自于他人向我们传递的固有认知。
只要我们走出去,走到现实中,跟真相站在一起,自然就会像纳粹小朋友爱上犹太小姐姐一样,爱上这个真相。
另外,教育体系,或者说“愚民”,也仅仅只能做到一时,把所有的消息封闭,传递给受教育者一种假象,但最终假象的泡沫会真实戳破,人可以被欺骗,但没有人甘愿被欺骗。在真相面前,假象就是丑陋的,谁又会喜欢丑陋呢。
人和人之间,不同的只有名字
片中所描绘的纳粹对犹太的仇视,实际上并不是历史上的个案,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对立、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斗争、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歧视,甚至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压制与反抗,一直都在人类社会中反复的上演。
而最近的种种信息,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奇怪所在。社会仿佛在刻意的塑造着一些刻板印象,穷人捐出身上仅有的积蓄、母亲放弃孩子去一线工作、女性去掉女性的特征去战斗等等。在塑造刻板印象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利用一种人们心中固有的成见,也在加深人群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对某些群体的不公。
当然,每个人生下来,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世界的美丽所在,每个人有他们的特质,也有他们不同的背景。但在人类共同的理性,和道德面前,人跟人之间的差别,只有名字,那些特质只是让我们看起来更生动有趣的呈现,而不是我们互相诋毁,互相利用的诱因。
最后,借用康德的一句话,人,不能被当作手段,只能被当作目的。都说他人即是地狱,那也当且仅当他人把我们当作手段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