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即命运,法国人因偷懒不生孩子,丢失了自古以来的欧洲霸权

林风小木 2025-04-15 03:04:46

在19世纪之前,法国长期是欧洲大国,主要原因是法国占据了欧洲最好的农业用地,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是养育人的好地方。

法国也长期是欧洲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最多的兵源,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时期,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主宰。拿破仑战争能够震撼欧洲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国的人口体量。

1800年法国拥有2950万人口,英国只有900万人口,德意志地区的第一强国普鲁士只有1200万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高昂的革命热情,让法国军队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大陆。

最后是在整个欧洲的合力之下,才把法国压服。但到了拿破仑战争以后,法国人或许是出于对长期战争的反思,开始爱上了英国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重点是他认为,粮食的产量跟不上人口数量的增加,因此必须限制人口的生育。这套理论对法国人产生了很大的误导性,法国当时是西欧最大的人口国家,又恰好发生了大革命这样惨烈的战争,看上去确实是人口太多了才会爆发这样的战争。

因此法国上层有文化的阶级都在尽量少生,防止人口太多而产生的灾难。同时大革命摧毁了贵族阶级,诞生了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其实缺乏财产性收入,全靠自己的技能维生,阶级焦虑感非常严重,故而决定少生优育,让自己的下一代保持阶级地位。

当法国有文化有地位的阶级在少生的时候,法国的农民也不生了。这是因为大革命时期法国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同时废除了长子继承者制,改成诸子均分制。

过去西方的财产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要出门自己找活干。当改成所有儿子都能均分土地后,法国农民就不愿意生了,害怕儿子太多导致有限的土地被再细分。

法国由此在19世纪发生了一个奇观,无论是中上阶级还是农民阶级都不生孩子了。

法国在整个十九世纪人口仅仅增加了几百万,而同期英国人口翻了一倍,德国翻了两倍。人口上的巨大劣势,让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陷入不利的地位。

一战期间法国打得还是很勇猛的,结果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二战法国干脆就直接投降,因为再也付不起巨大的牺牲。

相反,德国在这期间人口的巨大增加,主导了欧洲的霸权,一战前德国人口就达到了6700万,而法国只有3900万。在武器技术没有大的差别的情况下,德国的人口数量碾压了法国,即使英国派出了远征军,也只是勉强和德国打成平手。

东线的俄国因为人口迅速增加,一战前人口即达到1.6亿,无论俄国在战争中损失多少人,他们总是迅速恢复实力,满血复活。二战前期苏联人口超过两亿,让德国歼灭了一批又一批苏军后,还能迅速拉出一个强大的方面军,让德国简直绝望。

人口上的巨大优势,是苏联能够和美国进行两极争霸的重要因素。而作为欧洲传统大国的法国,自从一战的巨大牺牲后,就已经变为欧洲的小老弟,上不了台面。

其实法国有欧洲最好的农业条件,人口少绝对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十九世纪的法国贪图享乐,而没有进行人口再生产。假设今天的法国人口超过一亿的话,其国际地位将大大增加,而且法国绝对养得起一亿人口。

但在后工业化社会,鼓励生育极为困难,法国的白人生长缓慢,反而是黑人和穆斯林增加迅速,鼓励生育的结果是有色人种增加了,很好奇那时候的法国是否还是那个古老法国的延续?

1 阅读:360
评论列表
  • 2025-04-18 18:37

    其实说的很对,生的多让孩子在蛊中残酷淘汰,还得面临九死一生的风险对外扩张[得瑟]

林风小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