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再次成功侦破间谍案,三名来自菲律宾的间谍人员被捕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国情报机构持续尝试向中国渗透间谍。其中,美国在安插间谍方面历史悠久,堪称此领域的“惯犯”。
2024年4月,国家安全部总结,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已破获10起重大间谍案,其中美国中情局特务涉案数量居首。
这令众人震惊,近年间我国竟发生了诸多重大间谍案件,情况出乎意料。
我国破获众多间谍案,抓捕大量特务,令美国中情局苦恼,彰显出中国反间谍能力较上世纪已有显著提升。
中国为何能让间谍难以行动?原因在于其严密的情报防御体系、高效的监控网络及严格的法律制裁,这些因素共同确保了间谍活动难以得逞。
【如何反间谍?】
抓间谍并不如众人所想那般艰难,关键在于识别其共同特征:与境外势力有过联系。
若中国有人欲出卖情报,必先寻得接头人,否则情报无从售卖,因无人接收。
若美国情报组织欲在中国构建间谍网,需先派遣人员入境,再与意图叛国的中国人建立联系。
中国人若成间谍,向国外出卖情报,通常不会止步于一次,往往会持续泄露情报。
国外情报组织培养线人艰难,故充分利用间谍价值。且一旦间谍出卖情报,组织便掌握把柄,可迫使其继续服务。
施压并许以利益,针对信仰不坚者,国外情报组织软硬兼施确保间谍就范。一旦间谍首次出卖情报,他们往往会持续对外泄露情报。
因此,国内间谍普遍具备的共同特征是“长期与外国人接触”。
若外国人在华从事间谍活动,调查将更为便捷。因在华外国人数量有限,核查其财务记录及国内联系人即可确认身份。
若该外国人与国内持有机密情报的国民频繁联系,则需对其实施“特别关注”。
仅凭调查人际关系,即可显著缩减调查范围。
【在中国以商业活动为掩护的间谍】
众人对此或有疑惑,中国改革开放后,国人与外国人商贸往来普遍,如何调查此类情况?
国外间谍组织意识到此点,改革开放后,不少外国间谍借做生意之名潜入中国,暗中从事间谍活动。
这类人数众多,举三个著名案例说明:原博文、梁成运、沃维汉。
原博文系中日混血,担任为日本工作的间谍职务。
1995年,该人受日本外务省委托,在中国创立中日合资企业并搜集情报。至2006年,被中国方面捕获,当时证据与人一并被擒。
梁成运,美籍香港人,1986年与美情报网络勾结。自1989年起,他借中美文化交流和社会活动之名,频繁往来两国,实则从事间谍活动。
2000年末,国内反间谍机构察觉其行踪后,随即采取行动,成功将其抓捕归案。
沃维汉是位中国人,其妻儿均拥有奥地利国籍。他与著名的“东风导弹泄密案”有关联。
上世纪90年代初,此人遭台湾策反,借在中国大陆开设公司之名,频繁穿梭于大陆与欧洲间,实则秘密从事间谍活动。
2005年,沃维汉在北京事发被捕,随后于2008年被判处并执行死刑。
这三人皆以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为由入境,被捕的共同特征是涉及的“间谍网”出现问题。
间谍在中国活动时,为收集足量情报,需构建间谍网络并发展更多下线。
鲜为人知的是,人员众多的部门和组织管理难度增大。间谍网络一旦人数过多,难免会有人暴露身份。
一旦发现间谍,我国相关部门将迅速行动,通过线索追查,明确该间谍网络涉及的所有成员。
在中国,反间谍工作相对不难,因间谍需建立异常人际关系搜集情报,且国内外国人及与外人联系的本国人数量有限,排查工作量不大。
【对于间谍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此外,关于间谍,需了解三个要点:一是中国国内间谍数量众多,远超预期。
间谍对我国危害各异,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针对间谍采取的行动也各不相同。
现代众多间谍的主要职责转向情报分析,这是他们的第三项重要工作。
2015年,《法新社》报道指出,中国境内存在十万余间谍,其中美国与日本间谍数量居多。
该数字远超众人预期,庞大的间谍规模揭示了外国对我国渗透的普遍性,无处不在。
在第二方面,部分间谍专注于收集中国国内商业情报,而另一些则负责更高级的任务,即搜集中国的武器系统相关情报。
沃维汉曾搜集我国东风导弹情报,具体涵盖东风-31型洲际导弹的相关资料。
这些间谍对我国危害各异,故我国反间谍部门采取的处理手段亦大相径庭。
在第三方面,现代众多间谍实为“大数据分析师”,他们通过分析公开情报,萃取所需信息。
例如,一名间谍长期居住在中国,伪装成渔民活动。他利用中国官方禁渔消息,分析出解放军可能的海上军演地点。
该间谍的上级从港口城市的间谍处获取“解放军军舰出港”情报,据此推算出军演规模及其他详情。
为应对此类间谍,当前主要手段是强化保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