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阅己、修己、愈己

内心温良文化人 2024-08-31 03:07:08

亦舒说:“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人生匆匆几十年,最终过的,永远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

实际上,你就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

就好比说,生活或长或短,人生或好或坏,都是你自己的归宿。

如果你能够学会觉醒,走向蜕变,那么或许过程会很艰难,很煎熬。

但是,你也能够在阅己、修己、愈己的过程里,起码把很多事情能够想通透,把人性能够看通透。

最后,也就能够把自己安顿好,安抚好,安排好。

阅己

《半山文集》中有言:“阅人,真不如阅己。”

其实,人在没有任何经验和心得的前提下,一味去了解别人,总想着看穿别人,是愚蠢的。

因为可以这么说,这个心态下的你,以及这个状态下的你,连自己都搞不清楚。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搞不明白,搞不清楚的话,连自己的性格和秉性都不清楚的话。

那么,又怎么可能会把别人了解得更客观,更全面,更真实呢?

而且如果无法做到客观、全面而真实的话,那么其实对于你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

也就是说,平时话说出去,要有作用,要有反馈,而不是没完没了,尽是说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

而且你说的越多,其实错的也越多。

只有把自己想通透了,把自己的性格想明白了,把自己的一些表现反思到位了。

这样的你,那才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最终也才能够知道自己通向哪里。

就像黑塞说的:

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他通向哪里。

阅历,在于把自己先阅读通透了,接下来通过经历,才能够收获心得,知道如何走好余生的道路。

倘若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以及应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的话。

那么,你的每一步,其实都是跟正确的人生方向,渐行渐远。

周国平也说:“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就是真正成为你自己。”

把自己认识了,理解了,最终你才能够在那一条更正确的道路上,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你,人生才更有希望,生活才有更多阳光。

修己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之后,那么接下来,重点就是如何专注自身,修炼自己。

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爱生活的人,一定会尽可能去修炼自己。

因为只有把自己修炼出来了,才能够通过做出一些滋养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生活慢慢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当然,生活的模样,可以说就是你的模样。

《少有人走的路》有句话:“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

这就好像一个人养育一朵花,把自己当花一样去喂养,好好去善待,去照顾,去发现。

这个时候,你会慢慢投入进去,也会变得专注起来。

比如说,如何让生活过得更舒服,就像一朵花需要阳光沐浴,需要雨露滋养,更需要泥土蓄能。

人也这样,只有让自己的心理空间,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变得足够的自在,自由。

这样,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才能够真正像一朵花,慢慢地得到舒展,盛开。

如你的灵魂,得到了开发,开放,开怀。

杨绛先生曾说: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人生苦短,修炼很长。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难题,难事,每个人都会遭遇变故,碰到无常。

或许会觉得无可奈何,甚至是十分绝望痛苦。

但生活永远是这样,它不会跟你讲道理,其实也没有必要讲道理。

因为你的日子就摆在那,时间就在那,一点点,一滴滴,流逝,流失。

与其把时间放在想听生活的大道理上,不如释怀放下,不去搭理。

专注自己的修炼,生活才能变得更加踏实,充实,你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平静,柔和。

愈己

余华说: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当然,既然谁都会受伤,那最好的方式就是,靠自己自愈。

毕竟,别人有他自己的伤需要疗愈,就像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不要冲动,不要暴躁,也不要极端。

因为你总会受伤,也意味着这辈子受伤的次数,不可能只是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所以,聪明的你,不应该把注意力,把关键点,放在伤口上,而是放在如何战胜伤口上面。

这样的心态,才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平静,淡定,也会变得越来越释怀,放下。

其实,就是疗伤的过程,也只能是最好的疗伤手段。

当你学会了自渡,做到了自愈,你才能够靠自己,遇见更多的阳光,沐浴更多的新希望。

1 阅读:35

内心温良文化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