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南昌市闭幕。马口陶器烧制技艺作为汉川市唯一受邀项目和孝感剪纸、通山木雕等湖北省其他十个展示类项目一起参加了联展。
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十年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是全国同类非遗展览与传播的强势品牌、非遗交流与研究的优质平台、对外文化展示与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和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联展于9月8日在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幕,本届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四天时间里,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表演类传统非遗节目鱼贯登场,各展风姿;工艺类传统非遗代表性项目铺排陈列,竞展风采。联展通过线上线下展演、展示、展销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表现了四省传统表演类和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入场观展,近距离感受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历经500多年的传承,马口陶根植于民间沃土,承载着荆楚文明,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发扬光大。本次应邀参加联展,旨在展现马口窑陶艺、传播马口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口窑的历史,推动马口陶文化融入现代社会,探索传统艺术和现代工艺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使马口陶器烧制技艺这一凝聚了汉川劳动人民几百年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黄龙湖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年逾八旬的马口陶器烧制技艺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工艺大师胡圣幼得知马口窑陶应邀参加四省非遗联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很小就在窑上玩,16岁上窑制陶,特长是画画。有一次,汉川陶瓷厂需要在一个陶罐上画100多个人像,许多老师傅画了好多天都无法完成,我斗胆勇敢上场,半天就画好了,从此和马口陶结下不解之缘,割舍不开了。马口窑诞生于1560年至1570年间,已有近500年的传承,烧出的陶瓷制品不计其数,堪与景德镇陶瓷媲美。明末清初,马口有龙窑108座,被誉为中国民陶之首。近代,马口八仙坛曾被选为高校陶艺专业教材,绘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情节的泡菜坛子,曾经在国际博览会上拿过金奖。这次马口陶器能代表湖北非遗参加四省联展,我深感欣慰。”
据了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马口陶器经历了逐渐消亡的历史命运和凤凰涅槃的重生之路。因技术工艺复杂,手工制作成本高等因素,2000年,随着马口镇最后一口窑的关闭,马口窑火就此熄灭。2008年,马口窑古窑址被列入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马口陶器烧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汉川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保护措施的落实,马口窑又焕发了生机。2019年6月,汉川黄龙湖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建成,马口窑和喻集龙窑被重建。传承基地里,过一段时间就会烧窑,马口窑的传统风格又在新时代再次启航。马口陶器烧制技艺,这一历经时光之火炼就的楚陶文化,因为创意和梦想,不断窑变出新的色彩。
(通讯员:熊艳洲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