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逐渐步入扣棚阶段,这一时期对于大棚葡萄的丰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工作。
在缓慢升温方面,发芽前的温度管理对葡萄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深远影响。许多葡萄种植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升温快、发芽早就能使葡萄早成熟、早上市。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扣棚后立即升温会导致棚内温度迅速上升,而地温上升较慢,这会造成葡萄上下生长不协调,花芽分化不充分,甚至可能导致新梢长到20至30厘米时就脱落。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实施缓慢升温策略。
具体来说,第一周,白天应盖好草苫以遮挡阳光,晚上则揭开草苫以释放热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至7℃之间。
第二周,可以揭开草苫的1/3,让少量阳光照射进棚内,温度控制在5℃至10℃。
第三周,揭开草苫的1/2,使更多阳光照进棚内,温度维持在8℃至15℃。
到了第四周,可以恢复正常揭盖草苫的节奏,白天揭、晚上盖,温度保持在10℃至25℃。当葡萄进入萌芽期后,棚温应严格控制,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至28℃之间,夜间温度则控制在8℃至10℃,以防止枝条“瞎眼”和萌芽不整齐的现象发生。
此外,涂抹石灰氮或单氰胺也是大棚葡萄扣棚后的重要管理措施。这两种物质可以打破葡萄的休眠,促使葡萄提前且整齐地萌芽。每亩大棚葡萄可用1公斤石灰氮对30℃至50℃的温水4至5公斤,在陶瓷器皿中不停搅拌1小时,直至均匀无结块。然后,用毛笔或小毛刷子将药液涂在枝芽上,边涂边搅拌,确保黑色沉淀物也一起涂在结果母枝上,避免重涂或漏涂。若枝条涂抹后显得干燥,应喷一次清水。涂抹单氰胺则更为简单,只需将单氰胺按30至50倍稀释后,用毛笔或药棉蘸药液直接涂抹枝条即可。在处理结果母枝时,一般只涂抹枝条前端的3至4个芽。
需要注意的是,石灰氮或单氰胺对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吸入会损伤呼吸系统。因此,在配制和涂抹时必须穿戴防护衣、防护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配制和涂抹过程中严禁吃东西、喝饮料和抽烟,操作前后24小时内不得饮酒。操作后应用清水清洗眼睛、漱口,并用肥皂仔细清洗脸、手等易暴露部位以及防护用品。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避免接触这些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