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已达10年,作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十年过去了,南水北调为我国带来了什么变化,它又凭什么被称为“世纪工程”呢?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原因及意义我国之所以要花费数千亿去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大部分都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像北京、天津、烟台等地都属于是严重缺水城市,甚至京津冀地区因为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
反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因此我国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想法,但受制于技术限制迟迟不能实现。如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已达十年,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5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20亿立方米,相当于5143个西湖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有效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其中北京的地下水已经连续8年回升,埋深从25.75米回升到了14.74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56.4亿立方米,另外东中线一期工程,还支撑了受水区超13万亿元GDP的增量,在提供水资源支持的同时助力经济发展。那南水北调就凭此就被称为“世纪工程”了吗?
南水北调为何被称为世纪工程当然不是,除了南水北调受益“广”,还因为其建造“难”、技术“牛”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穿越近千条大小河流,建造时面临的最大的两大难题就是“如何穿越黄河”和“如何克服落差”。
要想让长江水到达京津冀鲁等地,那势必要穿过横亘在中间的“母亲河”——黄河,但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问题十分严峻,南北两岸有着6米的高差,只能通过调水竖井,在黄河之下打隧道更是非常困难,用了三年的时间只前进了4米,还曾因为沙土中存在大量石英石,导致盾构机刀片严重受损,最终依靠人力,在盾构机里进出近400次完成修复和加固。
最终成功挖出两条输水隧道,单个隧道长4250米、内径7米,并且中线工程为了保证水质,还将干渠水道全部封闭,甚至还为“水”建起了高架桥,就是为了确保输水水质安全,避免沿线河流因为洪涝等原因污染水质。
接着再来说说落差问题,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的起点到黄河南岸,之间有着近40米的落差,要想南水北上必须要让“水往高处流”,所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拥有了世界最大的泵站群,共有34处站点、160台水泵。
它的建成不仅让京杭大运河实现了全线通水,新增运力达1350万吨,还为沿线提供了生态补水以及农业用水,就比如干旱了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白洋淀水域面积的扩张等等,另外在6月初,山东省因为干旱导致灌溉水资源不足,南水北调紧急输水300万立方米,开创了南水北调工程保障粮食安全的先例。
这谁见了不得说一句“世纪工程”,让我们为南水北调工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