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花30块钱从废品站买来,10年后发现最早“中国”二字成国宝

丰丰谈历史 2025-01-01 10:18:44

“中国”这两个字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传世文献中,最早出现“中国”这两个字的,是《尚书•周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为迷民,用怿先王受命。

大概的意思是,上天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托付给了新王,如今大王您要施行德政,教导民众,以完成先王的使命。

一般认为这篇《尚书•周书•梓材》成书于西周中期,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汉朝人的伪作,未必能够代表最早的“中国”字样。

直到1963年,一件国宝级青铜器的出土,结束了这个争议。

这尊铸造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刻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中国”两个字。

而这,和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有关。

01、最早的“中国”二字是怎么被发现的

1963年8月,陕西宝鸡贾村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雨水把一户姓陈的人家屋后的土墙冲塌了。

男主人陈堆在清理的时候,发现墙下似乎掩埋着什么东西,便把它刨了出来。

原来是一件笨重的、满是铜锈的青铜器。

陈堆没有多想,觉得这玩意儿还能装点东西,就放在了家里。

第二年,陈堆在贾村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拖家带口地回了老家宁夏。

这个青铜器不好带走,他就随手转送给了自己的哥哥陈湖。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965年,陈湖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他觉得这个青铜器重量不轻,多少能换点钱吧,就拿着它去了废品收购站。

青铜器论斤卖,一共卖了30块钱,相当于当时普通技术员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被卖到废品站的青铜器的命运将是被融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幸好当时的文物工作人员习惯没事就到废品站里转悠转悠,防止有文物被当做普通的废铜烂铁卖掉。

一个叫做佟太放的宝鸡市博物馆干部在废品站转悠的时候,发现了这件青铜器。

他的专业素养告诉他,这个青铜器不简单,立马就向馆长吴增昆汇报。

馆长吴增昆立马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废品站鉴别。

王永光也觉得这个青铜器十分珍贵,又以30块钱把它买了回来,并向上级申请了一个保险箱来保管。

与此同时,考古学家立马赶去这个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希望有更多的发现。

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

考古学家们在发现青铜器的陈堆家附近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第二个青铜器,也没找到什么古代遗迹。

这尊青铜器就是一个孤品,来得不明不白。

有人推测,这可能与1927年的一起轰动全国的盗宝案有关。

当时的宝鸡市斗鸡台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从1927年开始,军阀党玉琨为了搞钱,派人在这里挖了个遍,导致大量的珍贵国宝被破坏和流失。

而陈堆家距离斗鸡台只有5公里。有人推测,可能是当时参与盗宝的人悄悄把这个青铜器带了过来。

不过这只是一些考古学家的推测。这尊青铜器出现在这里的真实原因,已经不得而知。

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个青铜器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绘有精美的饕餮纹,很可能是西周初年的产物。

不过此时这个青铜器布满了铜锈,专家也没有发现上面有铭文。

即便如此,这个青铜器也足够宝贵。

因为这是宝鸡博物馆自1958年成立以来,正式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堪称是镇馆之宝。

转眼10年过去了。

1975年,这尊青铜器因为年代久远、造型精美,作为宝鸡博物馆的代表被送去故宫博物馆展出。

当时正值中日建交三周年,这个青铜器又被选中,准备去日本展出。

日本一条关于文物展出的规定,改变了这尊青铜器的命运。

前文说过,这尊青铜器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铜锈。

而这些锈可能是有害的,在接触潮湿的空气后可能会导致青铜器进一步氧化,还可能会通过空气影响到其他的青铜器。

所以日本的文物工作人员要求,所有去日本展出的青铜器,都要做封护处理。

原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静楼,就负责处理这尊青铜器。

根据曹静楼先生回忆,他和另一个同事用六偏磷酸钠兑蒸馏水稀释之后,再用脱脂棉吸附稀释后的液体,把脱脂棉覆盖在青铜器之上。

几个小时候后,青铜器底部的锈松动了。

他们又用竹片把锈给铲掉了,清扫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猛然发现这个青铜器底部刻有文字。

我们都知道,青铜器有文字和没有文字,“身价”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当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或验证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候,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曹静楼先生立刻就找人来做拓片,把青铜器上的文字拓了下来,交给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等专家解读。

这122字铭文解读出来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激动了: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宅兹中国”4个字。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两个字的记录!

这件青铜器立马摇身一变,成为顶级的国宝级文物,自然也不会再被送去日本展出。

2002年,这尊青铜器更是成为64件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这也意味着,这尊记载了最早“中国”字样的珍贵青铜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再离开中国的土地。

根据铭文显示,这尊青铜器的主人叫做“何”。所以它从此也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何尊。

这就是何尊出土以及底部铭文被发现的全过程。

那么何尊的这122字铭文,都说了什么呢?

“宅兹中国”4个字,又是什么意思?

02、什么是“宅兹中国”

何尊铭文的故事,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牧野之战之后,周代替商成为天下共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有了建都洛邑的想法。

其一,洛邑位于“天下之中”。

周的都城丰镐位于如今的陕西西安,也是就周朝人所说的“西土”。

可是周获得关东地区的广大地盘、成为天下共主之后,西土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就太偏远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言,很难管理全境。

而当时的洛邑号称“天下之中”。

也就是说,无论从周朝疆域内的什么地方出发,距离洛邑都不至于远得过分。

建都洛阳,有利于周王朝的统治。

当时的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

其二,便于管理殷商遗民。

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以考古方式证明商王世系的殷墟,在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

大名鼎鼎的朝歌,在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

可见河南地区基本上是商王朝的根基以及最大势力范围。

周虽灭商,却无法肃清所有的殷商遗民。

周天子需要想办法好好管理殷商遗民,以防他们造反,威胁周王朝的统治。

而西周的都城丰镐,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离河南地区实在是太远了。一旦殷商遗民有什么动静,周王室鞭长莫及。

所以周武王想要在位于河南的洛邑建都,也有能够更好管理殷商遗民、彻底清除殷商旧势力对周王朝威胁的考虑。

其三,周人的“天命观”。

在周人的观念里,洛邑是天下之中,也是离上天最近常地方。古老的王朝夏朝,就是再次建都。

所以周武王觉得,如果周朝也建都洛阳,将得到上天的庇护。

用《逸周书》里武王的原话来说,这将让周朝“无远天室”,是周朝能够传承下去的重要依托。

所以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就把自己想要在洛邑一带营建新都的规划告诉了他的弟弟周公旦。

然而,周武王在伐纣之后不过两三年就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规划。

后来的洛邑新都,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以及辅政的周公旦主持营建的。

何尊的这122字铭文,就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开始营建洛邑的事件。

铭文的大致意思是:

周成王五年,周王朝来到洛邑,以武王的礼祭天,并在这里对“宗小子”们训话说:过去你们的父亲为文王效劳,文王受命之后武王战胜大邑商,告于上天说他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心,统治万民。

周成王希望这些“宗小子”们能够好好接受教导,将来能够建立功劳,完成使命。

训话结束之后,王赐给这个叫做“何”的人贝30朋,“何”便铸造了青铜器何尊来纪念这起事件。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宅兹中国”这4个字,指的就是居住在天下之中的意思。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中”和“国”的字样和概念。

但是何尊的铭文,是至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两个字放在一起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对中国历史而言,意义重大。

从那之后,“中国”二字的含义随着历史演化,最终有了如今的含义。

而何尊铭文记载的周成王来到洛邑的事件,也证实了史记、尚书、逸周书等传世史料当中相关记载的正确性。

要知道西周的年代实在是太久了,西周留下的史料实在是太少了,在有限的史料里,还有许多是后人,尤其是春秋、战国、汉朝时期的人,根据各种现实需求编造或者是演化出来的。

如今周成王时期青铜器的铭文能够和传世史料的事件相验证,对于西周历史的研究,以及史料真伪的辨别,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周武王决意在洛邑营建新都,周成王和周公也完成了周武王的遗志。

但是洛邑在西周的地位,至今仍有争议。

传世史料普遍认为,西周的都城一直在丰镐,洛邑是西周的“东都”,是周天子接受四方诸侯觐见和朝贡的地方。

直到西周灭亡,丰镐失守,周平王才正式迁都洛阳。

但也有学者认为,至今对丰镐的考古挖掘表明,丰镐的规模似乎不像是都城,结合传世史料当中记载象征王权的九鼎一直在洛邑,似乎洛邑才是西周的正式都城,而丰镐则是武王伐纣时期的临时都城。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西周的都城还是在周人的发源地周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一代,毕竟这里发现的西周文物最丰富。洛邑自然仍是西周的东都。

前段时间发现的周原三重城墙,表明周原似乎有都城的规模,也能佐证这一观点。

但是洛邑在西周的具体定位,恐怕还要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了。

0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既然说到了文物当中的“中国”字样,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件珍贵的国宝,那就是一件汉代织锦护臂。

这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与何尊一样,也是64件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那是在1995年10月,考古人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上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墓里有一件织锦护臂。

这是一块精美的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状,长18.5厘米,宽12.5厘米。

上面除了精美的纹饰之外,还织有篆体汉字。

考古人员很快就辨认出了上面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也是新疆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字样。

这几个字,原意是一种天文奇观,那就是除了地球之外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上空。

这种天象在史记、汉书等史料当中也都有记载。

当然,2000多年后的今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8个字,多了一层浪漫的含义。

这或许就是历史和考古的魅力吧。

以“宅兹中国”何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代表的,各式各样的文物,跨越千年的时光,与我们相遇。

它们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连绵不绝,“中国”二字拥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告诉我们,何以中国。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