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4个皇子被追封为皇帝,创下多个历史唯一。他们功劳很大吗?

丰丰谈历史 2025-04-17 02:35:47

儿子当上皇帝之后,把没当过皇帝的亲爹或者爷爷等祖先追封为皇帝,这是古代的常规操作。

毕竟皇帝的亲爹也要是皇帝,这样门面上好看些。

但是追封兄弟为皇帝,历史上就十分罕见了。就连孙权称帝之后,都没有把打下江东基业的孙策追封为皇帝。

毕竟皇位是自己的,和兄弟有什么相关呢?

追封儿子为皇帝,更是极度罕见。朱元璋这么爱自己的长子朱标,都没有追封朱标为皇帝。

但是在唐朝,这些特殊的追封,却发生了整整4次。唐朝有4个只当过皇子、没有当过皇帝的人被正儿八经地追封成了皇帝。

有的是弟弟追封哥哥,有的是哥哥追封弟弟,有的是父亲追封儿子。

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他们干了什么以至于可以被追封为皇帝?

01、孝敬皇帝李弘

李弘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同时他的出生让刚从感业寺回宫的武则天从此地位稳固。

所以他也是李治和武则天夫妻俩最爱的儿子。

李弘4岁那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他也子凭母贵,取代大哥李忠,成为李治的第二个太子。

李治是真心希望李弘能够顺利继承自己的皇位,对李弘的培养十分精心。

李弘才虚岁8岁,放现在才上小学一二年级,李治就迫不及待地为他举办成年礼,并让他开始学着监国。

李弘12岁就要到各部门去听从有司奏事。李治还特地下令说,各部的日常事务,只要不是什么大事,都由太子全权裁决。

李弘有什么朝政上的见解,例如想要宽待逃亡的士兵,李治也乐呵呵地准奏。

而李弘也没有辜负李治的期望。他性格宽仁,心念百姓,在朝野上下的威望非常高。

然而,李弘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身体太弱了。

李治多年来一直为他的身体操碎了心,为他寻医问药,为他大病初愈祈福,贴心地为他安排好东宫官员减轻他的负担。

但李弘的身体还是不可避免地虚弱下去。

675年春天,李弘随李治和武则天夫妇出行洛阳的时候,突然病重,眼见不治。

太医们都没有办法了,李治仍不愿意放弃,为了冲喜,他许诺说,只要李弘能够好起来,他就传位给李弘,自己当太上皇去。

这没能挽救李弘的生命。李弘最终病逝于洛阳合璧宫,年仅24岁。

关于李弘的死因,也有种说法是他和母亲武则天不合,同时也是武则天获取更大权力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武则天一狠心,毒杀了亲儿子。

但就连司马迁也没能找到这件事的证据,而只能在资治通鉴里谨慎地记载说“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这多半是古人给武则天泼的脏水。

痛失爱子的李治伤心不已。

他在武则天的建议下,破格追封李弘为皇帝,谥号是“孝敬皇帝”。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父亲追封儿子为皇帝的案例。

李治还按照皇帝崩逝的规格,让大臣们为李弘服丧整整37天,以皇帝的礼仪安葬李弘。

李弘的陵墓,也完全是天子规格的陵墓,被称为“唐恭陵”。李治建唐恭陵的花费,甚至超过了李渊和李世民陵墓的花费。

唐朝的帝陵立有碑文,记录帝王的功绩。一般来说碑文是由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撰写的,例如李世民昭陵的碑文就是由欧阳询写的。

可是李弘恭陵的碑文,却由李治这个伤心的父亲亲自撰写。

可以说,李弘能被追封为皇帝,完全是出于李治的爱子之心。

这个先例一开,此后唐朝追封皇帝的案例就变得多起来了。

02、让皇帝李成器

唐朝第二个被追封为皇帝的皇子,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

李成器作为李旦的嫡长子,在李旦第一次登基为帝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

但当时他们全家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李旦贵为天子,却不过是个傀儡,被囚禁在宫里不得自由,李成器这个太子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去。

李旦当了6年傀儡皇帝之后,被迫禅位给母亲武则天。李成器也由太子降为皇孙,得以去封地当藩王,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

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之后,病重之际被人发动宫变,被逼退位。李成器的伯伯李显成为新皇帝,父亲李旦也成为安国相王。他们一家从朝不保夕,变得位高权重。

然而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6年,李显去世了。继位的李重茂年纪尚小,李显的妻子韦后以太后的身份掌权,垂帘听政,意图诛杀李成器的父亲李旦和姑姑太平公主,效仿武则天当女皇。

万分危急之际,是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站了出来。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宫变,诛杀了韦后与韦后那野心勃勃的女儿安乐公主,拥立李旦登基为帝。

李隆基在行动之前并没有知会李旦和李成器。李旦和李成器直到李隆基成事之后去请李旦登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敏锐的李成器意识到了李隆基的意图:李隆基要独享这夺取皇位的大功。

李隆基的野心,不止是当一个普通的皇子。

李旦再次登基为帝之后,议立太子。

李成器既是嫡长子,又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当过太子,此时复位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李成器清楚得很,他要是敢当这个太子,下一步李隆基怕不是要复制玄武门之变。

更别提,没有李隆基,就没有他们家的皇位,用太子之位回报李隆基,也是理所应该。

于是李成器主动上书辞让太子之位,恳请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

作为回报,李隆基登基之后对李成器非常好,不断给他加恩。而聪明的李成器则摆出一副完全无心朝政的架势,一心一意吃喝玩乐。

他们家一共有6兄弟,其中幼弟早逝,共有兄弟5人活到了李隆基继位之后。

李隆基不仅对大哥李成器好,对其余3个兄弟也很好,他们兄弟几人的关系在唐朝皇室算是一段佳话。

就这样,兄弟几人尽情地享受着开元盛世,直到年纪渐长,先后去世。

为了提高兄弟的身后待遇,李隆基在每一个兄弟去世之后,都把他们追封成了太子。

直到开元二十九年,李成器去世,享年63岁。他是兄弟当中除了立李隆基之外活最久的。

在所有兄弟当中李隆基和李成器感情最好,且李隆基一直感谢李成器当年的主动退让。他觉得,让李成器和其他兄弟一样被追封为太子,不足以体现李成器的特殊地位。

他直接把李成器追封成了皇帝,谥号是“让皇帝”。

这不仅仅是因为兄弟情深,也是李隆基在感谢李成器当年的退让,让他不必像李世民那样背上不孝不悌之名。

03、奉天皇帝李琮

李隆基对兄弟们很好,可对待儿子却是一个十足的“渣爹”。

他曾因为武惠妃的一句诬告而一日杀三子,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任太子李瑛。

他在立第三子李亨为太子之后,明知李亨无辜,却纵容大臣们对李亨的诬告,把李亨逼得年纪不大就两鬓白斑。

寿王李琩是他前半生最爱的女人武惠妃的儿子,可他却看上了李琩美貌的妻子杨玉环,强抢为自己的妻子。

可以说李隆基对待儿子,那一丝父子之情完全给帝王的私欲和忌惮让位了。

他的儿子当中,或许唯有一人还算感受过一些父子的温情,那就是李隆基的长子李琮。

李隆基没有嫡子,李琮是他的第一个儿子,本该是立太子的第一顺位。

但是李琮却年纪很轻的时候打猎受了重伤,毁容了。

唐朝是一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朝代,毁容的太子和天子有损大唐威仪。李隆基思来想去,终究还是选择了立次子李瑛为太子。

李隆基是一个猜忌心态很重的皇帝,谁在他手底下当太子都讨不着好。

第一任太子李瑛,无辜被杀。第二任太子李亨,在李隆基的默许之下不断遭受大臣们的攻击和陷害。

可是作为富贵闲王的李琮,则在尽情地享受生活。李隆基愧疚于没能让他当上太子,对他不断加恩,待遇超凡。

李琮妻妾不少,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李隆基便把李瑛的儿子交给他抚养,过继给他为后嗣。

天宝十一年,李琮病逝,死在了父亲李隆基之前。李隆基追封他为“靖德太子”,毕竟在李隆基心目中,李琮若没有毁容,本就该是皇太子。

李隆基对兄弟很慷慨,不是追封皇帝就是追封太子,可是对儿子却吝啬。他的30个儿子当中,能被追封太子的只有两人而已,一个是李琮,另一个就是李琮的同母弟李琬。

李琮平时对弟弟们应该也不错,所以他的三弟唐肃宗李亨登基为帝之后,进一步把他追封为了皇帝,谥号是“奉天皇帝”。

04、承天皇帝李倓

唐肃宗李亨和他的父亲李隆基一样,对兄弟很好,把大哥追封为了皇帝,可是对儿子却是一个渣爹。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的第三子李倓。

李倓在安史之乱之前一直默默无闻。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皇帝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又在马嵬坡为了保命被迫逼死了心爱的女人杨贵妃。

李隆基正准备继续逃,父老们拦住他,哭着说,皇帝如果跑了,谁来带领他们收复河山呢?

李隆基把太子李亨扔出去对付父老们,自己一溜烟往四川去了。

李亨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是李倓站了出来,对他说:您若跟着祖父走了,就是把中原之地拱手相让。您应该留下来,率领大家平息叛乱收复两京,再把祖父接回来尽孝。

李倓说动了李亨,李亨决定留下来率领臣民们共渡难关。

但长安和洛阳已经丢了,想要平叛,首先需要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李亨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去哪才能站稳脚跟。

又是李倓建议李亨去朔方灵武,并一路上亲率护卫一次又一次击退来犯的叛军,血染战袍。

就这样,李亨成功到了灵武,登基为帝,开始平叛。

唐肃宗李亨当上皇帝之后,看着李倓这个能干的儿子,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有李倓这么个好儿子,平叛的希望大增。

忧的是,他看出李倓的军事才能在长子李俶之上,但李俶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他担心这对兄弟会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所以唐肃宗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把长子李俶任命为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让李俶去率军平叛,而把更加能征善战的李倓扣在自己身边。

而此时,唐肃宗身边有一个宠妃张良娣,生了一个儿子,想要为儿子谋夺太子之位。她看出,自己儿子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长子李俶和最有才能的李倓。

于是张良娣便和宦官李辅国一起向唐肃宗诬告说李倓想要夺嫡。

唐肃宗本就担心李倓成为第二个李世民,一听张良娣这话更是胆战心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杯毒酒赐死了李倓。

李倓被杀的时候,他的大哥李俶正在外领兵作战。他听到唐肃宗给李倓安的罪名之后,痛哭流涕,坚信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弟弟不会做这种事,弟弟一定是被冤枉的。

而张良娣对李倓的陷害,也让李俶分外警觉。此后晋升为皇后的她几次向李俶出手,都没有成功。

最终李俶坚持到了唐肃宗去世,他登基为帝,也就是唐代宗。

唐代宗把当年陷害李倓的张皇后和李辅国全都杀了之后,提出要追封李倓为皇帝。

大臣们大惊失色。名臣李泌提醒唐代宗说,如果唐代宗放不下弟弟的死,追封为太子即可,就像唐玄宗李隆基把自己的几个兄弟都追封为了太子。

唐代宗却说:他们能被追封为太子,是因为祖父对他们兄弟情深,格外加恩。但是李倓对社稷有大功,光是太子之位不足以彰显他的功劳,必须追封为皇帝。

就这样,李倓被追封为皇帝,谥号是“承天皇帝”。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哥哥追封弟弟为皇帝的案例。

05、写在最后

唐朝这4个追封的皇帝,李弘是历史上唯一被父亲追封为皇帝的儿子,李倓是历史上唯一被哥哥追封为皇帝的弟弟。

我们看这4人被追封为皇帝的原因,会发现他们不是凭借什么功劳追封皇帝,而是因为他们的背后都有一段深厚的亲情,有的是父子情,有的是兄弟情。

而且他们除了李倓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本该能当上皇帝的。

如果李弘没有早逝,他作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兼最爱的儿子,本就是继位的不二人选。

如果李旦没有经历过两次登基的动荡,李成器这个嫡长子本也该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和下一任皇帝。

如果李琮没有毁容,本也是毫无疑问的太子人选。

所以他们的父亲和弟弟追封他们为皇帝,也算是弥补了他们未能登位的遗憾。

那么为什么唐代宗要把庶出第三子、本就该和皇位无缘的李倓追封为皇帝呢?

我想在唐代宗的心目中,李倓的才能远超自己,如果李倓不死,他本也想过要效仿李成器主动让位的吧。

毕竟他追封李倓为皇帝的诏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不及让王之礼,莫申太弟之嗣。

只是不知道如果李倓活着,真正和唐代宗相争,唐代宗还能不能像自己想象当中那么洒脱。

你觉得呢?

2 阅读:112
评论列表
  • 2025-04-18 06:58

    司马迁还是司马光?司马迁诈尸来管几百年以后的事???

  • 2025-04-21 10:44

    一家一姓,天诛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