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21日,这天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乔冠华因为身患肺癌正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
年逾古稀的他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主治医师告诉章含之,乔冠华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家属们要做好思想准备。
看着昏睡不醒的乔冠华,章含之悲痛不已,暗暗祈求奇迹发生。
也许是她的祈祷起到了效果,次日早上,昏睡多日的乔冠华醒了过来,精神还不错。
喜极而泣的章含之握住乔冠华的手问:“你好点了吗?躺了这么久,要不要喝点蛋白水?”
乔冠华微微笑着,虚弱地说了声:“好”。
然而,这就是乔冠华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在喝下几口蛋白水后,乔冠华缓缓闭上了眼睛。
章含之趴在病床边,放声大哭,声嘶力竭地喊道:“冠华,你走了,让我怎么活呀?”
一、抵得上两个坦克师的乔老爷乔冠华其人,绝对担得起才华横溢这个评价。
16岁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曾赴日、赴德留学深造,以优异成绩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当时正值二战前夕,乔冠华在完成课业之余,研读了很多欧洲战争史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为他以后撰写国际时评文章奠定了理论基础。
日军大举侵华后,乔冠华积极回国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来。他把手里的笔杆子变成一把锐利的标枪,在香港的进步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和国际评论文章,抨击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残暴行为。
1940年,香港的一个咖啡馆里,诸多记者、编辑正因为德国出兵进击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而争论不休。乔冠华默默地喝完手里的咖啡,站起来道:“三天后,巴黎必定投降。”
语出惊人的乔冠华离开了咖啡馆,只留下其他记者编辑面面相觑。大家都等着看乔冠华的笑话,结果却正如乔冠华预言的一样。真可谓是一语成名天下知。
1942年,乔冠华来到重庆的《新华日报》工作,因为用词犀利、见解独到、文采斐然,他的评论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有一次读完乔冠华的文章后,毛泽东点着报纸说:“乔冠华的一篇文章抵得上两个坦克师呀!”
惜才爱才的毛泽东很欣赏乔冠华,为表示亲近之意,他还给乔冠华取了个外号——“乔老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点了乔冠华的名,让他去外交部工作。
在外交工作上,乔冠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新中国初登国际舞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0年5月20日,一篇反对美帝霸权主义的声明在天安门广场上正式向全世界播发,声明一经播出,就在全世界引发了巨大反响。声明是根据毛主席与越南劳动党领导人黎笋的谈话记录整理修改而成的。最开始的写稿任务并没有交到乔冠华手里,然而几易其稿,毛主席都不满意。最后,周总理推荐了乔冠华。
乔冠华把自己关到外交部宿舍里,一边喝茅台,一边构思,半瓶酒下肚,这篇声明也写好了。稿子送到毛主席手里后,毛主席非常满意,他知道乔冠华喝酒就会文采大发的习惯,高兴地问乔冠华:“你喝了不少吧?”
乔冠华笑着回答:“不多不多,半瓶茅台。”
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并在会上发言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在联合国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容不得半点差错。乔冠华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他的发言稿,掷地有声、荡气回肠,赢得了很多参会国家代表的掌声,这是新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大舞台上的完美首秀。
记者纷纷上前采访乔冠华,询问他心情如何。乔冠华仰天放声大笑,回答道:“我的笑声就代表了我现在的心情。”
第二天,美国报纸刊出乔冠华大笑的照片,并取名为“乔的笑”。这充满自豪、又极富感染力的笑容代表着中国从此以崭新的姿态,扬眉吐气地登上了联合国多边外交舞台,并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乔冠华这一生的事业与婚姻都跟外交脱不开关系。他的前后两任妻子都是新中国的外交人员。
第一任妻子名叫龚澎。她是我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杰出的女外交家。
龚澎出生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从燕京大学毕业后,龚澎前往延安,投身到中国革命中去。
因其优雅知性的谈吐,以及优秀的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龚澎很快得到了周恩来的赏识。她成了共产党人对外展示的窗口。
龚澎和乔冠华先后进入《新华日报》工作,两个人在工作中相互吸引,互生爱慕。在周恩来的撮合下,乔冠华和龚澎结为夫妻,携手相伴走过27年的婚姻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龚澎继续在外交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工作过于劳累,引发脑溢血去世。这让乔冠华深受打击、痛不欲生。
一直到两年后,乔冠华遇到了章含之。章含之作为代表团成员同乔冠华一起参加了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
在朝夕相处的工作中,章含之被乔冠华儒雅的外表和过人的气度所吸引,乔冠华也逐渐爱上了章含之。
冲破世俗的偏见,年龄相差22岁的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因为坚持娶章含之,乔冠华甚至与自己的儿女闹翻了,足足有三年都没有见自己的儿女。
这对最开始不被人看好的夫妻,携手走过十年,相濡以沫一直到乔冠华生命的尽头。
在章含之的坚持下,中央发布了一条40字的讣告,宣告了乔冠华逝世的消息,将他一生的功过是非都留给后人去评说。
而章含之直到逝世,也未再嫁,一直将乔冠华视为一生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