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中,有人年少成名,星途顺遂;有人却大器晚成,半生坎坷,魏宗万便属于后者。他的演艺之路,满是曲折,却也处处彰显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说起《投名状》,魏宗万仍有感触。当初,一位场记推荐他,陈可辛却一脸茫然,直言没听说过他。场记赶忙播放魏宗万在《三国》中的片段,陈可辛被那精湛演技吸引,才连忙邀请他。这段经历,像极了伯乐与千里马的相遇,也道出魏宗万早期不为人知的境遇。
1938 年,魏宗万出生在上海的富裕家庭,梨园的精彩表演让他对戏曲表演产生浓厚兴趣。长大后,他满心渴望投身戏曲行业,却遭家人强烈反对,梦想的火苗被无情浇灭。后来家道中落,初中毕业的他成了上海汽轮机场的钳工。他不擅交际,常因不懂人情世故被师傅责骂,日子过得艰难又迷茫。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他在小卖部看到演艺广告,心底的表演梦想瞬间被点燃。即便周围满是嘲笑,他仍坚定报考,成功踏入演艺行业。可长相普通的他,在上海人艺只能演匪兵、老头这类小角色。生活压力巨大,他被家人赶出家门,只能租住在五平米的狭小阁楼。但他没有丝毫抱怨,对每个小角色都全心投入,努力挖掘角色的灵魂,将其演绎得栩栩如生。
1982 年,44 岁的魏宗万迎来事业转折点。在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中,他饰演老万头。导演看中他独特的外貌气质,觉得他和角色十分契合。而魏宗万凭借扎实演技,将老万头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这个角色活灵活现。他也借此在演艺界崭露头角,此后佳作频出,渐渐成为话剧舞台的主角。1987 年,他出演澳大利亚话剧《想入非非》,饰演八十岁老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反复揣摩,在舞台上自如切换青年与老年状态,表演细腻真实。连续二十多场演出,场场爆满,他的演技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992 年,导演张建亚为拍《三毛从军记》,特意为魏宗万打造老兵油子这个角色。魏宗万因年龄和体力问题婉拒,张建亚单膝下跪恳请,他被这份诚意打动,接下角色。凭借出色表演,他斩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实力得到进一步认可。
在演艺生涯里,魏宗万对角色要求极高。导演王福林邀他演《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他因京剧里的司马懿形象、古装剧风格和不会骑马等原因拒绝。后来制片人张继忠多次劝说,还找来画家根据他的形象画司马懿肖像,他才答应。拍摄《水浒传》时,张继忠连哄带骗让他演大反派高俅,甚至在合同上 “耍心眼”,让他多拍了一个月。
成名后,众多广告商找他拍广告,都被他拒绝。他觉得每月四千多块工资够生活,对名利看得很淡。他一心扑在表演上,不断打磨演技,为观众带来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魏宗万的演艺人生,是一部充满坎坷与奋斗的传奇。他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备受尊敬的戏骨,靠的是对表演的热爱、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名利的淡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初心,即便大器晚成,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