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圈,有这样一位演员,虽一生大多在演龙套,却凭借精湛演技成为配角中的传奇,他就是黄宗洛。他对表演的热爱与执着,令人动容。
黄宗洛出身书香世家,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在艺术领域成绩斐然。然而,他幼时说话口吃结巴,一紧张就说不出话。入学考试时,他因紧张解释不清,差点被老师判定智力低下,无法上学。
后来,黄宗洛投身革命,加入文工团。但上台紧张的毛病让他只能演没台词的龙套。在哥哥姐姐鼓励下,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表演,毕业后加入北京人艺。可口吃问题依旧困扰着他,人艺甚至几次差点将他除名。
转机出现在焦菊隐导演拍摄电影《龙须沟》时,黄宗洛饰演卖酸梨的老头。为演好这个角色,在焦导建议下,他去街上观察卖酸梨的老头,还在家属院支起摊子卖酸梨。他把生活中的观察融入表演,克服了口吃和紧张,逐渐在北京人艺站稳脚跟。
在北京人艺期间,黄宗洛演的几乎都是龙套角色,可他却痴迷其中。他饰演老太监时,在家也穿着戏服,掐着嗓子、翘着兰花指,把儿子们吓得不轻;演修鞋匠时,炒菜时突然大喊 “修鞋喽”,引得小朋友围观嬉笑,让儿子们觉得丢人。但黄宗洛明白,以自己的条件,只有下苦功夫才有戏可拍。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理解了父亲的付出。1987 年黄宗洛从人艺退休后,演艺事业迎来又一高峰。他转战电影领域,在《田野又是青纱帐》《远离战争年代》《我爱我家》《活着》等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小角色。其中,他在《大宅门》里饰演的长公公堪称经典。一场吃葡萄的戏,他将长公公被二奶奶哄得开心的神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把普通的葡萄吃出了珍馐美味的感觉,虽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黄宗洛一生谦逊好学、刻苦勤奋,他曾说自己是配角中的 “小草”。他没有出众天赋,却凭借对表演的热爱和钻研,成为国家一级演员,是年轻演员学习的榜样。如今,黄宗洛虽已离世,但他的作品永远流传。希望后辈演员能像他一样,少些炒作,多打磨角色,用实力赢得观众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