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你会选择选择“复活”自己的亲人吗?
贵州贵阳的一名90后小伙“徐位领”,在大学时接触了泥塑。但是毕业后他最开始从事的是跆拳道教练职业,后来偶然的机会,他帮人制作了去世母亲的泥塑像,对方感动地说觉得又见到母亲了。他深受触动,于是在2021年决定转行专职做泥塑。
几年以来,他根据顾客提供的照片,为300多位顾客“复活”了去世亲人的泥塑像,仔细勾勒每一处细节还原出人物神态,养活了自己也治愈了他人。他的泥塑雕像不能说“栩栩如生”,只能说“音容宛在”。
从徐师傅的身上,才知道了什么是小学时候学习过的“泥人张”,为何一块泥土,能够雕刻的如此活灵活现,技艺之娴熟,令人赞叹。徐师傅认为,泥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而是承载着对于人们对于逝去的亲人的思念。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网友说过,他姥姥去世时,他的妈妈哭着给他说,她今天没有妈妈了。很多时候人活着只是一个念想,能时时看到他们的样貌,倾听他们的呼吸,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才会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如今的社会,要获得世俗的幸福,太难了。“父母在,不远游”早都成为了一种奢望,虽然后面跟着“游必有方”,但是一年到头,真的很难和父母家人一大家子团聚。小学时在乡下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初中、高中住校,大学异地住校,工作异地。一年到头和父母亲人见面的日子真的很少很少。反倒是新冠元年给了不少人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我们的社会凝聚力其实就构建在这种亲人关系上,甚至扩大到了门生故吏。其实大部分人是没有国的概念,只有家的概念。古往今来的士大夫阶层才配谈国,庶民阶层没有国,只有家,甚至只有自己。家乡父老,家国天下,哪怕圣贤大儒们,要求人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齐治平”之道,家是在前的。
这是我们的故土,这是我们的根。这让我想起了大刘《超新星纪元》中最后,中美的孩子们交换领土时,中国孩子思索得到的:“我们的力来自于古老的故土,你们的力来自于新的疆域。”我们的故土中有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我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了这里。
也许泥人还不够还原,现在各地流行的蜡像馆,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对于人物神态的还原,或许比泥人塑像更好。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他们永远地离我们去了,不能再陪伴我们了,或许他们是去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衰老的困扰,所有人都可以青春永驻,健康常在。
愿所有人都能永远做一个有父母在的孩子,也祝愿所有父母都能永远安康常驻,儿孙绕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