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山”技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研发推广的,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就是把“山下水田”的杂交稻品种引到“山上旱地”种植,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还能有较好的产量,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水稻上山”。这些田本来就有,并非网民质疑的开山造田、毁林造田等情况。
这个时代真的奇怪,群魔乱舞,水稻上山。但是常识就是“水稻水稻,种植过程中没有水怎么会叫水稻呢?”旱地种植的水稻,叫做旱稻好了?
然后院士团队,就继续做了说明补充:这个栽培模式主要适合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广。
也就是说,不管如何变化,水稻种植还是需要水的,而且还是需要很多水的。山上的地理环境条件又注定蓄水不是那么方便,相比在平地上蓄水就需要搞成梯田形式。即便不需要水,那么种植在平地上,不管是插秧、浇水、除草、施肥、收割都是比山地要方便很多的吧?
农业现代化就是机械的运用,为什么反常识的要种植在山上去?如果是说种植在山上产量高,或者这种米就是好吃营养价值高,那么小规模种植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需要大规模推广呢?这玩意儿明显的不如在陆地上种植的管理起来方便啊。
不能否认的是,朱院士的科研工作是有益的,对于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是有用的。但是,其实大家更加关心的是,为什么适宜种植的良田要作为建筑用地,反而不是那么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产品的山地、丘陵,却需要去作为耕地?
据统计,1957年至1996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600万亩;1996年至2008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000万亩;2009年至2019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这一趋势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积上是,一调(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为1.59亩、二调1.52亩、三调1.36亩。现有耕地19.18亿亩,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减少,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数据来源是经济日报。
国土三调显示,10年间我国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有6200多万亩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被用来种树。除用于经济建设外,耕地减少主要有以下几类:
有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
有的在铁路、公路两侧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
有的以河流、湿地治理为名,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人造湿地;
有的把自然保护地以外的连片耕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有的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
有的存在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的情况。
所以这或许就是回答吧,耕地良田减少,而18亿亩耕地红线又不能触碰,所以迫不得已,就得需要这些专家论证“水稻上山”的技术可行性。
可行吗?可行,可持续吗?未必。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我们国家稻谷类的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7079.6公斤/公顷,大概是472公斤/亩,而山地水稻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比平原地区低近200公斤,比丘陵地区低100公斤左右。所以说山地水稻不符合产量高的特点。
18亿亩耕地是红线,但是要的是良田,而不是这种费时费力产出还少的劣田。至于山地水稻营养价值以及口感如何,反正对于大多数人就是那样,米饭营养价值再高,也高不过蔬菜肉蛋奶,与其这样费时费力,还不如想想看能不能搞定鸡鸭猪牛羊的山地化养殖。
谈了这么多年的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不是为了把水稻种植到山上去的。借用小白的一句话:“千百年了,总是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要做些蠢事出来,到底下场如何,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嘿嘿嘿嘿……”
中国禁这些[AK47][AK47][AK47]玩具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砖业的砖家叫兽们的人身安全的,真期盼中国能早日解禁了这些[AK47][AK47][AK47]玩具;像老美一样家家常备多热闹,只要有钱这些[AK47][AK47][AK47]玩具随便玩多好 清空弹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