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后,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淘金热”。在这场狂欢中,知识博主通过贩卖“AI致富秘籍”4天收入20万元,开发者利用AI工具快速变现,而更多普通人则在焦虑与渴望中被收割。技术红利与商业泡沫交织,这场浪潮究竟是时代的机遇,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游戏?
付费课程的暴利神话
某知识博主以“用DeepSeek赚小钱”为噱头,4天内卖出近20万元课程,社群付费成员突破6000人,单社群收入超30万元。
课程内容鱼龙混杂:从几毛钱的“基础操作指南”到数千元的“高阶秘籍”,实际多为公开信息拼凑。例如,售价25元的《DeepSeek实操教程》被用户吐槽“大杂烩”,而“AI炒股速成班”宣称接入大模型即可周入15万,却被质疑为虚假承诺。
技术应用的多元变现
开发者赛道:独立开发者利用DeepSeek开发爆款App,2小时登顶付费下载榜,例如某工具类应用通过AI优化用户体验,实现快速变现。
内容创作:AI视频创作者生成蛇年主题短片,单条推广费达六位数;音乐人结合AI工具制作歌曲,日均收益150元,播放量超18万次。
传统行业转型:义乌袜子商傅江燕用DeepSeek生成多语种营销视频,仅需录制“12345”即可完成跨国推广,年销2000万双,效率提升显著。
资本与就业市场的躁动
企业高薪争夺AI人才:AIGC算法研究员岗位年薪超百万,人工智能工程师平均月薪达2.1万元,求职人数同比增长69.6%。
裁员争议:上美股份被曝计划用AI替代95%客服人员,虽事后澄清为“优化调整”,但加剧公众对技术替代的焦虑。
信息差收割的“套路化”
制造焦虑:课程宣传常以“三天精通AI绘画”“月入十万”等标语吸引用户,实际内容空洞。例如,市民王女士花百元加入社群,发现课程内容基础且要求升级高阶付费项目,直言“感觉受骗”。
法律风险: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指出,部分课程通过夸大效果、虚假承诺诱导消费,涉嫌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技术认知的断层与荒诞
效率革命:大学生用AI完成论文、职场人工具使用率从44%飙升至60%,技术切实提升生产力。
认知鸿沟:中老年人将AI生成的“小猫炒菜”视频误认为真实场景转发家族群,技术普及未同步消除理解壁垒。
商业模式的“原罪”
流量至上逻辑:部分博主以“不露脸日产200条视频”为噱头吸引用户,实际依赖平台算法红利,内容同质化严重。
信任透支:用户陶先生花199元购买AI绘画课程,发现仅为软件参数设置教学,脱离工具后毫无价值,直言“被割韭菜”。
官方的“打假”与用户教育
DeepSeek官方声明打击假冒课程,强调仅通过官方渠道提供技术支持,并警示用户防范“付费群组”骗局。
西南大学教授刘建新呼吁理性学习,反对“速成班”陷阱,强调系统深耕与底层逻辑的重要性。
企业责任与监管完善
透明化运营:课程需明确标注内容难度与适用人群,避免利用信息差牟利。例如,部分社群标注“小白入门”并附免费试听,获用户好评。
跨平台监管:建立AI培训课程审核机制,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行为进行全网封禁。
普通人的破局之道
轻资产创业:选择低投入、高毛利的细分领域,如AI辅助跨境电商文案、本地化短视频制作等。
技术融合创新:传统行业结合AI优化流程,如餐饮业用AI管理供应链、农业通过物联网+AI实现精准种植。
当技术红利成为“双刃剑”,普通人如何避开陷阱、抓住机遇?
深度解析:AI副业“隐形金矿”与割韭菜套路全揭秘
案例追踪:义乌老板的跨国生意经与“速成班”翻车实录
趋势预测:2025年AI人才争夺战与职场生存指南
互动话题:你买过AI课程吗?是“效率飞跃”还是“韭菜体验”?分享你的故事,点赞前三送《DeepSeek防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