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5亿,接近人口总数的19%,银发养老产业,将是新的蓝海市场,但是养老机构和服务参差不齐,因为护工素质银发的担忧,也让很多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望而却步。现在养老机器人出现了,将会席卷市场,呈现很强的竞争力,甚至比人类护工更为靠谱,你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一些家庭请护工,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但是因为子女不在跟前看护,监管出现盲区,很多护工出现一些问题,小问题比如肆意使用老人的物品,吃掉老人的营养品,甚至挟带回去。
大问题比如不尊重老人隐私,甚至打骂虐待,欺负老人不能自理,霸占老人银行卡工资卡,侵吞老人财产……近些年因为养老产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骗钱抢钱甚至使用各种手段,胁迫老人写下遗嘱的情况也有,出现了歪风邪气。
这些不良现象,引发很多人对养老的恐惧,甚至很多人都非常担忧,未来的养老市场,是否能选择到可靠的产品,有安全保障。
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打造的养老机器人已经成功,将会按照程序设定进行精准服务,每一个流程步骤都有标准化数据,不会因为人类的复杂心理,以及良莠不齐的品行,造成对老人的差别对待。
因此机器人服务,能让服务的标准更为趋向理想化,甚至比真人还可靠,颠覆了养老市场护工的不足,同时还能解决护工素质的基本问题。
也有网友担忧,毕竟是机器人,程序设定如出现故障或紊乱,会否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呢?比如机器人端热水,能准确判断温度吗?万一不慎把老人烫伤呢?类似这样的假设和担忧,有很多,那么科技进步的程度,支持打造的机器人,到底能先进到什么程度呢?
软银公司推出的“Pepper”机器人,通过面部识别,程序录入,能够敏感回应观测老人的情绪起伏,通过红外测温,体感血压,血氧的检测,进行简单的体征监测,一旦老人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按照链接的紧急号码,会及时向监护人和社区医疗机构呼叫。针对一些需要人陪护的老人,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家属陪护的压力。
养老机器人,是科技团队专门针对老年人市场,设计打造的一款智能电子产品,通过输入海量数据,定制针对老人特点的程序,可以起到定制化的服务,执行的参数和标准,甚至能比人工还要认真和到位,不会歧视不能自理的老人,不会增加卧床病人维护尊严的心理负担。
毕竟人类的服务,要受到体力,心态和环境的一定影响,比如人类护工再负责任,再任劳任怨,如果护理一个需要夜间有起夜,喝水,喂药需求的老人,也是会有疲倦,精神体力都会有所衰减,第二天再做家务,照顾老人,自然会有状态不佳的可能。
机器人则不同,只要电量充足,就会体力满满始终保持高状态的工作效率。
养老机器人,不仅能实现护理要求,还能在情感上和老人互动,陪伴老人聊天,安慰老人劝导老人,甚至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趋向于陪伴疏导的心理医生的角色。
最为亮眼的功能,就是在选择养老机器人时,可以根据老人的状况,能够定制服务,比如老人是趋向于护理的项目,行动自理程度,机器人需要照顾的注意细节,避免出现的问题状况,以及老人是否喜欢聊天,喜欢说话还是喜欢倾听,爱好偏向等等。
作为机器人,能够记录下这些数据,认真执行,不会懈怠,甚至在人工智能拟声选择方面,会有不同的声音选项,可以设定为老人喜欢的声音,比机器机械的声音早就升级提高很多。
在安全方面也不需要顾虑,现在的人工智能,通过智能芯片处理器,以及更为精密的网络连接技术,对机器人的服务和使用,都有一个安全监测,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都会有及时的预警和提示,老人或者监护人,甚至使用遥控和手机程序,就能停止机器人的工作,售后部门会快速上门检修和维护,保障机器人的运转都处于正常状态。
这样的机器人主要针对室内,能保障家庭服务,未来还能开发出户外使用场景的机器人。比如还能陪伴老人上下电梯,设置老人日常服用药物,外出携带物品的提醒,陪伴老人买菜和遛弯,满足不同性格老人的养老活动需求。
那么如此智能的机器人,也引发热议和争论,毕竟机器无法替代家人的陪伴,但是在智能时代,把老人托付给靠谱的机器人,显然要比托付给素质不明的护工,要更为安全放心,这并非否定那些敬业善良的护工们,而是特指少数存在不良企图的人。
当然很多人还讨论机器人的很多弊端,比如不能替代人情温度,能否应对突发情况等等,实际上购买服务,也要倾向主要的服务功能,没有完美的产品,更没有完美的人,只是看个人选择。目前通过市场调研显示,有超过70%的老年人表示,相比护工的陪伴,更愿意尝试养老机器人的辅助照料,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这样的机器人,售价可能会在多少,大家都在猜测,科技改变生活,已经从广告语,真的融入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