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文化|君子山蔡公祠修缮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汴梁城下 2025-04-11 19:20:20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家族的传承以及地域的文化记忆。然而,岁月的侵蚀、人为的破坏等因素,让这些古老的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今,一场场古祠文物保护修复行动正如同春风化雨,在中原大地上掀起壮丽篇章。

蔡公祠,坐落于大营镇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之上,为纪念东汉名臣、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尉氏三贤”之一蔡邕而修建,自公元192年始建,距今已有1833年历史。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蔡邕应诏赴洛,蔡邕学生阮瑀、苏林、路粹等辈饯之于此(尉氏县界),缱绻不能别者累日。初平三年(192年),蔡邕死后,四海之内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复相与追慕之,立庙焉。乡土立祠,故其所也。中郎伏腊故多祠,此地云埋《祖帐碑》。

君子山蔡公祠始建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历两千余载,沧桑殊变,焚修靡替。嘉靖二十五年,里人李廷宪废址重建。乾隆十年(1745)《重修碑记》迄今幸存。2003年,乡人集资于旧址造修蔡公祠三楹,启佑世代景仰。2019年,史学家朱绍侯先生亲题匾额,并植柏于祠前。

2025年4月10日上午,应郑州航空港区非遗中心主任陈春昭和蔡公祠守护者李石堂的邀请,蔡公祠修缮专家研讨会在尉氏县滨河路领先未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尉氏县地方史志学会党支部书记李建强主持会议,史志学会会长朱大宽、蔡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蔡玉军及文史研究学者、文物、古建专家李文建、王小秋、畅国良、陈战岭、邹道荣、马现锋、王铁界、李德现、骆哲等13人参加会议,各路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蔡公祠的现状到未来修缮的规划,发表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会议先进行个人发言,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一、历史考证1. 组建文史专家组,系统梳理蔡邕公历史贡献及祠堂原貌;2. 收集族谱、方志、碑刻等原始文献,建立数字化档案库;3. 采访当地长者,记录口述历史与民俗记忆。

二、建筑规划1. 必须保留原有文物遗址,复原东汉时期传统宗祠规制及风格;保留原有蔡公祠建筑,修旧如旧,用作配殿;保护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循序渐进、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修建保护蔡公祠及文化遗址。2. 采用抬梁式木构架与燕尾脊造型,延续灰塑彩绘工艺;3. 设置消防设施,满足现代消防安全规范4. 根据本村实力,资金筹措情况,找有古建资质的设计院设计蔡公祠总体规划和施工图纸。5.对君子山周边用砼或砖石加固山体护坡,防止水土流失;6.修建青石材质山门,两侧修建凉亭回廊,进行文化功能布置设计。

三、功能定位1. 核心区:保留祭祀空间,复原祀主蔡邕和配祀阮瑀、苏林、路粹、蔡文姬、钟繇塑像牌位与礼器陈设;2. 文化区:设立家风家训展厅、族史数字互动墙,石碑楹联;雕刻有关蔡邕、阮瑀等作品及古今名家歌咏诗词纪念性碑刻,利用纸质媒体和网络加大蔡公祠宣传力度。3. 活动区:配置多功能厅,开展节庆礼仪、非遗传习活动;各地巡演君李村豫剧《蔡邕进京》,设计非遗文创产品,再现“蔡祠茂林”文化旅游圣地。

四、实施路径1. 成立重建委员会(宗亲代表/建筑专家/文化学者);2. 多渠道筹措资金(宗亲集资/政府补助/社会捐赠);3. 分三期施工:主体修复→装饰工程→展陈布置。

五、运营保障1. 制定《蔡公祠管理条例》,组建日常管理小组,保障蔡公祠日常运营接待及安全卫生管理;2. 谋划建立可持续运营基金;3. 利用第四次文物普查契机,将蔡公祠古文化遗址申报省市级文物保单位,争取政策支持和科学合理长久保护。 此次会议,历史定位明确,功能合理建议,得到郑州航空港区文旅处非遗中心主任陈春昭,蔡公祠负责人李石堂的赞扬,为蔡公祠修缮建设工程奠定了设计方向。

随着一座座古祠在保护修复中重焕光彩,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有的古祠成为了乡村文化礼堂,举办着一场场文化活动,传递着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得以弘扬;有的则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古祠不再是被遗忘在角落的破旧建筑,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明的重要纽带。

掀起古祠文物保护修复的壮丽篇章,是对历史的负责,是对未来的承诺。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古祠将继续以它们独特的魅力,向后人讲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瑰宝,激励着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华夏文明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古祠的保护修复篇章永远壮丽辉煌。(马现锋)

供稿:尉氏春秋

0 阅读:2

汴梁城下

简介: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