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对于时局的判断早已心照不宣:当数之不尽的核弹被制造、储备,一旦发生擦枪走火,同归于尽会是大概率事件。也因此,在这种高压博弈的环境下,如何预防敌人的突然打击,完善己方的核反击机制就成为首要国防任务。
为了尽早发现对手的核打击行为,无数的雷达站、军事卫星被播撒出去,日夜不停地扫描工作。哪怕一丁点风吹草动,都要快速、仔细地甄别判断,以及时作出反应。手慢了,敌人喜大普奔。手快点,还能落个“要死一起死”的“最好结局”。
当然,正所谓百密终有一疏,圣人都会犯错,何况是依托于复杂庞大计算机系统的军事预警工作。而这些疏漏,就像两军对垒时的一声场外唿哨,极可能成为世界核大战的导火索。不得不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是苏联导弹预警中心的一名驻防官兵,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密切监视来自美国方面可能发起的核打击行动,他所报告的每一条指令,都关乎两个国家数亿人口、乃至全人类的安危。
1983年9月26日,成为彼得罗夫一生中最心惊胆战的一天。当天,负责执勤的彼得罗夫突然收到苏联OKA导弹预警系统发出的警报——有5枚洲际导弹正从美国方向袭来。知道是一回事,看到又是另一回事。彼得罗夫万万没想到,在他的服役生涯里,会亲眼目睹到核大战爆发的场面。
此时此刻,彼得罗夫应该做的是:将这条预警指令以最快速度报告上级。但他知道,一旦他这样做了,收到的下一条指令必然是“发起核反击”。那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旷世核战,美苏的国土也将化成片片火海。
关键时刻,彼得罗夫的潜意识告诉他,这条预警信息很可能是一次误报。万般危急时,他顶住压力,在20分钟内迅速排查了整个预警系统。最后,他终于松了口气。
事实证明,他的第六感是正确的,所谓的核弹攻击也并不存在。而促使预警系统“谎报军情”的元凶,原来是一次侦测云层时的机械故障。事实上,他内心早有判断:假设美方真要对苏联发起核战争,那必然是企图以一招制敌,全方位无死角,铺天盖地的导弹袭击,不可能只有5枚。
上天虽然开了一次玩笑。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彼得罗夫的沉着冷静,可怕的玩笑就会演变为战略误判,后果之严重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20分钟的“抢救时间”,会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核火焰笼罩。而在大规模核爆的刺激下,整个地球也会进入“核冬天”,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尚能存否?
彼得罗夫和OKA系统的“战斗”虽然仅仅持续了不到半小时,但他毫无疑问是“拯救人类”的大英雄。直到2017年5月,此事广为流传后,人们才认识了这位“拯救世界的俄罗斯大爷”,同时也得知了他不在人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