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格局层面,2024年已经足够动荡,但在美媒《政治报》眼里,新一年只会更加不平静,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它找来一批智库学者,让他们列出了一份可能在2025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中美关系榜上有名。
但美媒这里的思路很与众不同,将中美元首“谈判并取得进展”这件事,列入了“黑天鹅”的范畴。
【美媒眼中,特朗普与中方领导人的互动,是“黑天鹅”】
不仅如此,《政治报》对“黑天鹅事件”的定义比较耐人寻味,说是不可预测、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虽然还没有引起普遍关注,但会造成“颠覆性影响”。
但如果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出发,就不难发现,中美元首互动,与“小概率事件”这几个字相去甚远,国际上的关注程度也是排得上号的。
而且从我们的语境来讲,所谓的“黑天鹅事件”,首先是具有意外性,其次是会造成重大影响。
中美两个大国的最高级别互动,如果能取得具体进展,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也符合《政治报》所说的“颠覆性”,无论是对双边关系还是国际社会都是如此。
【《政治报》预测了2025年的“黑天鹅事件”,中美关系榜上有名】
但在“意外性”这方面,就很牵强了。哪怕是当年的台海危机,也只被认为是“灰犀牛”。只有“气球风波”这种出乎意料,由不可抗力导致,又因为美国的不理性应对,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极大推迟了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规划,这种才能说是“黑天鹅”。
那么中美元首互动,是出乎预料吗?设想一下,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后,某一天突然宣布,他准备与中方领导人接触,就特定议题进行讨论,意在达成协议,这种消息确实有冲击力,但谈不上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国际社会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
像是之前特朗普希望中方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假如他最后如愿,这个才算是“黑天鹅”,因为这同时打破了中美以往的外交惯例,很难不让人意外。
换个角度来说,中美这两个大国,不可能不接触。虽说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此前建立的种种沟通渠道或许会迎来一轮大洗牌,但谈不上彻底弃之不用。
【特朗普提名的国务卿卢比奥,是被中国制裁的反华政客】
归根结底,美媒潜意识里认为,在特朗普新任期,美国与中国开展谈判,乃至于取得某种进展,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他们认为的大概率事件,是美国继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断提高施压强度,让中美关系在地缘政治上呈现所谓的“对抗态势”。
只是在去年竞选的时候,特朗普一边扬言要对中国大规模加征关税,大有开启贸易战第二回合的架势,又说要与中国“和睦相处”。美媒由此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姿态,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特别是中美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所以《政治报》最后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给自己找补了一下,说2016年到2020年,这4年是中美竞争的“高峰期”,中美还打了一场贸易战。这一次特朗普重返白宫,情况上或许会有所不同。
尽管他还是把关税挂嘴边,挑选的内阁高层,对中国整体也持鹰派立场,不反对中美再打第二轮贸易战。但美媒认为,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也许不像上一轮那么尖锐,双方的接触机会也更多。
【在俄乌问题上,特朗普曾希望中国提供帮助】
此外,由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特朗普的优先事项也发生了变化,这迫使他在很多问题上,都需要与中国接触。落实关税政策固然紧要,但结束俄乌冲突的优先级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结合特朗普这段时间的言行表现,他正打算尽快与普京政府进行沟通,也试图寻求中国的帮助,但具体思路仍然存疑。
我们之前也讲过,特朗普所谓的“寻求中国帮助”,如果是延续拜登政府的做法,要求中国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那就没有任何建设性可言。但如果是以对话磋商为主,那么中国也不排斥与特朗普团队交换意见。
另外,特朗普在内外政策上,也要找到适当的平衡。他对选民承诺的,不光是关税,还有在移民政策上的强硬姿态。而《政治报》认为,特朗普限制移民,或许会减少美国劳动力供应,变相提高消费成本,而他如果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或许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拜登时期中美建立的沟通渠道,或许会迎来洗牌,但不至于完全废弃】
如果两者必须二选一,特朗普或许会在仔细权衡之后,优先考虑收紧移民政策,而在关税问题上倾向于与中国谈判。
说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符合预期的,即便存在什么风险或者重大事件,绝大部分都是“灰犀牛”。
《政治报》将中美元首互动列入“黑天鹅事件”,逻辑上就很牵强,难以说服读者,无非就是起到一个吸睛的目的。同时这也说明,美媒对中美关系的判断十分纠结。
实际上,“黑天鹅事件”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不可预测,《政治报》非要列出一个清单去预测,就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