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高秀敏恩怨始末:高秀敏去世前都不愿意与赵本山和解

卡宾侃故事 2024-11-06 07:06:42

2005年8月18日,娱乐圈传来一则噩耗,曾经春晚舞台上那个活泼开朗的"高大姐",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年仅46岁。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谁也没想到,在这场葬礼上,赵本山会出现。这位昔日的黄金搭档,站在那里红着眼圈,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哪有什么大矛盾呢,只是大家脾气都不太好,谁能料到有这一天呢。

"可惜这份懊悔来得太迟了。

要说这俩人的梁子,得从2003年说起。那会儿他们正在排《心病》,高秀敏接到发小的求助电话,说演员临时罢工了,节目要是演不成得赔40万。

高秀敏打听过导演组不会来,就跑去帮忙了。谁知道导演组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见赵本山没在彩排,还说了几句。

这事儿在赵本山耳朵里就变了味,憋着一肚子火就给高秀敏打电话:"你还能不能干!不能干拉倒!"这一通无名火,把多年的情分都烧没了。虽说后来还合作了《心病》《送水工》,但那都是签了合同的,不得不演。

更让高秀敏寒心的是,赵本山居然想用钱收买何庆魁。这事让何庆魁转头就告诉了高秀敏,气得她在节目上当场发飙:"赵本山是真的黑心!他真黑!"这话说得又狠又绝,像是要把心里憋着的委屈全倒出来。

你说高秀敏这么倔,到死都不愿意跟赵本山和解,图啥?还不是因为她看透了这个人。在她眼里,这个曾经的黄金搭档早就变了,变得让她陌生,变得让她心寒。

搭档一场,说散就散。高秀敏带着遗憾离开了,连句和解的话都没留下。这个结局,或许她早就想到了,但谁又能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人们总说,时间会治愈一切。可有些事,带到坟墓里的遗憾,谁都没法弥补。高秀敏就这样倔强地走了,带着对赵本山最后的失望,带着对那段情谊最后的坚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重义气,有些人重利益。等你看清了这个差别,也就看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带着遗憾离开,也不愿意假意和解。

说起高秀敏和赵本山的翻脸,还真得从一桩桩"铜臭味"说起。

有一次,赵本山带着范伟跑了五六场商演,一共赚了50万。搁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小数目。可到了分钱的时候,赵本山只给了范伟7000块,剩下的全都自己装兜里了。

赵本山倒好,一点不觉得自己理亏,还振振有词:"他也没干啥啊,而且现在是我比较火,他火了自己去赚钱啊!"这话说的,好像范伟就是个跑龙套的。

高秀敏听了这话,心里那个气啊,直接拉着范伟单干去了。

转头高秀敏就接了个四万块的商演,带着范伟一起。你猜她怎么分?一万五给范伟,这一耳光打得,啪啪响。

要说最扎心的,还得是高秀敏老家那出戏。那会儿家乡书记想请他们回去演个节目,提起赵本山的出场费还挺担心:"得给多少钱啊,我听说赵本山现在出场费都到了20万了。

高秀敏一听,大手一挥:"他不会要钱的!"结果呢?演完赵本山就暗示书记要钱,真收了20万。这下可把高秀敏看傻了,自己家乡的演出,她连一分钱都不要,赵本山倒好,一点情面都不留。

最后还是高秀敏自己补上了这20万,这脸打的,啪啪响。

你说这事搁谁身上能忍?高秀敏直接和赵本山杠上了。从那以后,两人之间的火药味就没断过。这哪是什么"铁三角"啊,分明是一个人吃肉,其他人喝汤。

要说这事也怪不得高秀敏生气。

赵本山这么做,可能觉得自己是老大,多分点钱天经地义。但他没想到,有些事比钱更重要。高秀敏就是这样,宁可不赚钱,也要讲义气。

这性格,搁现在可能有人说她傻,但正是这股子傻劲儿,让她在圈里收获了那么多真情实意。

这事告诉我们,做人啊,别太把钱看得重。有些情分,比钱值钱多了。可惜有些人,等到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错过了。

要说赵本山和高秀敏这对搭档是怎么成的,还得从一个卖菜的说起。

1988年,高秀敏在外散心,偶遇了老乡何庆魁。当时的何庆魁正和媳妇在扶余卖菜,谁能想到这个菜贩子竟然还藏着一手写剧本的绝活。

"大哥!你现在还有写剧本不?"高秀敏一听他会写剧本,眼睛都亮了。

"那玩意又不能养家糊口,早不写啦。"何庆魁苦笑着说。但架不住高秀敏追问,最后从家里翻出了一个剧本《两枚戒指》。

就这样,高秀敏以200块一个本子的价格,把何庆魁的创作买了下来。从此何庆魁不用卖菜了,专心写起了剧本。

这一写,还真让他写出了名堂。

到了1997年,赵本山出现了。那会儿他虽然上过春晚,但一直找不到好搭档和剧本。正巧他那会儿碰上了瓶颈,一个《红高粱模特队》被央视导演打回好几次。

走投无路之下,他找上了高秀敏。

高秀敏二话不说,让何庆魁帮着改。何庆魁这一改,不光符合导演要求,还加了不少包袱,直接让赵本山对这个剧本写手刮目相看。

1998年,三人终于合作了。何庆魁创作的《拜年》《卖拐》《卖车》,让这个"铁三角"组合一炮而红。这几个小品,现在说起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可好景不长,赵本山渐渐变了。他开始频繁和何庆魁商量剧本,每次改完,高秀敏的戏份就少了一截。何庆魁劝她说为了节目质量,高秀敏也只能忍了。

但这口气,她一直都憋在心里。

说起来也怪,明明是高秀敏发掘了何庆魁这个宝藏编剧,可到了后来,反倒成了赵本山独占的"专属写手"。这里头的味道,你细想想就明白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铁三角",最后还是散了。何庆魁为了高秀敏,连赵本山开出的高价都不要。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重恩情,有些人重利益,你选哪个,就决定了你是哪路人。

要说这段历史里最讽刺的是啥?一个卖菜的,因为有真才实学,被高秀敏发掘了。可那个被捧红的赵本山,却把发掘他的人给忘了。

这世道,还真是有意思。

说起赵本山和高秀敏这俩人的早年,还真是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1959年,高秀敏出生在吉林松原的一个大家庭,排行老八。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她常常只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捡剩饭吃。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她却有副好嗓子,唱歌跟百灵鸟似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因为营养不良,长得面黄肌瘦,文艺团嫌她"形象不佳,有碍观瞻",直接把她给拒了。无奈之下,19岁就嫁了人。

直到1982年,她才终于进了扶余艺术团,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再看赵本山,命运对他更不友好。六岁丧母,老爹一走了之,成了孤儿。幸亏有个盲人二叔收留了他,靠吹拉弹唱养活两人。

也是这个二叔,让赵本山从小就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这成了他后来吃饭的本事。17岁那年,他就进了公社文艺宣传队。

你看,两个人都是苦命的孩子,可怎么到后来走的路就不一样了呢?

高秀敏吃过苦,但她记着恩情。发现何庆魁有才,就掏钱买他的剧本;带范伟演出,分钱从来不克扣;回老家演出,一分钱都不要。

赵本山呢?他说自己是"穷怕了"。可正因为穷怕了,他就把钱看得太重。50万只给范伟7000,在高秀敏老家演出还要20万,这不是因为穷,是因为贪。

命运真会开玩笑。两个从苦日子里爬出来的人,一个始终记着当年的苦,一个却忘了自己也曾经吃过的亏。这大概就是人性吧,有人越穷越计较,有人越穷越懂得感恩。

你说这俩人能处到一块去吗?怎么可能。一个重义气,一个重利益,这注定是要分道扬镳的。

1 阅读:311

卡宾侃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