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今年2月,中国和欧盟仍然没有就电动汽车等问题完成谈判,留给双方的磋商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欧委会的口风在这件事上一直很“硬”:冯德莱恩坚持对中国原封不动加征关税,一点都不给谈判空间。去年11月欧洲媒体曾预测认为,特朗普上台之后欧盟为了避免陷入“双线作战”,可能会选择和中国搞好关系,在关税问题上达成谈判;但事实是欧盟一直在观望,并率先向美国抛去橄榄枝。

事情不如欧洲想象的一样,因为特朗普决定向欧盟“动手”,征收额外关税了。白宫贸易部门相关人员表示,特朗普没有改变策略,计划很快对欧盟产品征收关税,。欧盟则立刻回应称,如果征税成真的话,那么欧盟将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但与此同时,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仍然在最新讲话中表示,希望美国看到欧美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未来欧盟会继续抵制中国所谓的“工业过剩”。这说明欧洲对美国仍然抱有幻想,正在脚踏两只船。

3日,面对特朗普步步紧逼的加税政策,欧盟各国领导人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此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确认两点行动,其一是对待美国关税方案,欧盟将会做好反制姿态,准备和美国“硬碰硬”;其二是冯德莱恩本人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以此来转变欧盟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冯德莱恩已经提过一次“中欧合作”的话题,但始终看不到欧盟的实际行动,这也是他们的“特色”之一。

说到底欧洲的表现更像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欧盟内部反应不一。德国、法国等经济强国态度较为强硬,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汽车、机械等产业对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极为敏感,美国的关税威胁直接冲击德国经济利益。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多次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在面对美国关税威胁时,主张欧盟不应一味妥协;但冯德莱恩总向中国表达合作意图,看似更像是和美国“叫板”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4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以此换取他们的政治妥协。美国向来擅长运用关税这一“经济大棒”,试图在国际贸易中达成自身的政治与经济目的。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就曾挥舞关税大棒,对欧盟的钢铁、铝制品等征收高额关税,彼时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汽车行业也被卷入其中,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关税,这使得欧盟汽车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所以欧盟也在“赌”美国不是真的对他们下手,才多次宣称要和中国走合作这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