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奖池已达3000万,普通人「财务自由」就靠它了?

汽车有文化 2025-04-11 12:41:54

又一车企百万悬赏黑公关。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频繁出现车企以高额悬赏打击“黑公关”的现象。4月9日,长安汽车再次入局,宣布最高悬赏100万元征集针对其品牌的不实信息线索,成为继比亚迪、长城、赛力斯等车企后又一加入“百万悬赏”行列的企业。

这笔钱到底应该怎么赚?

从时间线梳理,比亚迪是国内车企中打击黑公关的“鼻祖”,其早于2021年12月首次推出5万-100万元悬赏计划,随后多次上调金额,最终将最高奖励定为500万元,并长期有效。其举报范围覆盖虚假信息、恶意诋毁等行为,累计起诉近20个黑账号,其中典型案件包括法院判决自媒体“龙猪-集车”赔偿201.87万元。

至2023年3月,长城汽车推出“1000万元悬赏计划”,专项打击网络水军,并联合其他车企成立“中国汽车行业自律联盟”,试图从行业层面遏制黑公关。

2025年3月,赛力斯和鸿蒙智行分别宣布最高500万元奖励,针对恶意攻击问界汽车及品牌声誉的行为。鸿蒙智行还披露,某公司操纵MCN机构发布虚假信息,已有多人被司法机关逮捕。

此外,包含吉利、蔚来、广汽埃安、小鹏以及极氪等品牌近年来均发布了相关悬赏,金额为1万-500万元不等。若仅看车企们的悬赏最高金额,总数相加便已达3000万元左右。

奖金虽多,但真能拿到悬赏的屈指可数。目前公开报道中,比亚迪是唯一明确公布奖金发放细节的车企。据悉,2025年2月19日,比亚迪宣布向对常某某、张某、肖某某、刘某某等8位信息提供人,发放1万-10万元奖金,同时,就1条具有重大价值的证据线索,比亚迪将向信息提供人曾某某奖励100万元,成为众车企悬赏计划实施以来的最高单笔奖励。

普通人到底有没有机会赚到这笔钱?目前来看,顶级悬赏虽希望不大,但最低档奖励却可尝试一二。

众车企在发布悬赏时,明确要求证据需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且能被司法机关采信,包含聊天记录、合同信息、资金转账记录以及邮件、邮箱沟通资料等,而此类关键性证据直接决定了金额的上限,需要依靠相关内部渠道或关系才能获得。如获得比亚迪百万悬赏的曾某某,便是提供了此类证据。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留意“间接性证据”向车企举报,如部分媒体的恶意发文记录、各大论坛及社交平台网络水军的批量评论与点赞,以及竞品对比测试视频中的可以误导内容等等。

悬赏整治是无奈之举

对于“悬赏式整治”,行业态度不尽相同。

如 阿维塔前CMO李鹏程认为:“汽车行业越来越走向癫狂,各家对此都深受其害,又身在其中”。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讲席教授薛旭则指出,“在利益面前失去底线,是‘网络黑嘴’等相关问题出现的根源。”

从两者的观点去看,车企悬赏本质是行业恶性竞争与监管滞后的产物,短期内能震慑黑公关,但长期需依赖制度性改革。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如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仅为3.7%和4.5%,若刨去出口的数量,国内汽车市场总量实际处在下滑的局面。因此,车企迫于生存压力,要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将竞争延伸至舆论战场。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指出;“在当前的内卷形势下,由于市场销量增速放缓,有的企业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被抢走,也不希望其他企业销量增长,甚至希望别的企业产销下降,只有自己独占市场,这反映了个别企业的一种阴暗心理。利用水军造势,这在伤害车企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危害。”

网络时代,一条虚假信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例如,理想MEGA因“棺材造型”恶搞导致订单下滑,甚至导致了理想汽车市值的下跌,蔚来曾因ES5爆炸谣言导致市场拓展受阻。但追责黑公关实则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如黑公关行为隐蔽性强、搜集证据链复杂等皆是对司法机关的考验。同时,现行法律对“网络暴力”“黑公关”缺乏明确定义,导致立案标准模糊,使车企不得不以悬赏进行自证。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车企的悬赏虽能打击个别案例,但无法改变利益驱动的底层逻辑”。他认为“悬赏本质是防御性战术,无法根治行业乱象”,如多家车企虽发起了“百万元悬赏计划”,但未公布实际奖励案例,更多是象征性震慑。

总结多位行业巨头观点,要彻底杜绝黑公关,不但需要法律制度持续完善,更需要车企们公开测试标准、强化技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空间,同时公众也应当提升信息鉴别能力,鼓励理性讨论而非情绪化攻击。

有文说

“悬赏黑公关”,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从某种角度去看,中国车企越壮大,那么黑公关也会如影随形得生长为庞然大物。即使这样,汽车有文化仍然相信,在黑与白的交界处,微光正在生长。

即使事件发展到车企需要以“法务部来驱动”,或许也不见得完全是一件坏事。(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0 阅读:8

汽车有文化

简介:汽车有文化,每天文化一点点,给您不一样的汽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