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你,与你无关
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再次突破50%,这对自主品牌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但对于合资而言,无疑是个噩耗——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
因此,3月份大多数合资品牌的销量,同比去年基本上都呈现了下滑趋势——原以为“一口价”能救得了燃油车,没想到只是一针镇痛剂,救不了命。但有一家车企即上汽大众是例外,其3月份销售9.1万辆,同比上升3.9%。
看着福克斯与马自达6的停产,很多人发出感慨,“这么好的车怎么就停产了”?这让汽车有文化想起了《三体》里的一句话来,“世界毁灭你,与你无关”。机械结构更复杂的燃油车,注定打不过新能源车发起的成本战和价格战,其优势不能体现在财报的盈利指标上,只剩下停产的命运。
很难想象,再过两年等到新能源突破70%、甚至是90%的时候,那些还想买燃油车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当汽车有文化把“如果中国只剩一家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那么会是谁”问题抛给AI软件时,它们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大众。
上汽大众,合资品牌的“心智守门人”
燃油车为什么卖不好?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冲击。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合资品牌的市场态度类似于港式餐厅的作派,一面抱怨国内市场太卷,一面卖着4、50一份的煲仔饭。
当然,打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如果以《定位》一书的理论来分析,商业竞争的核心战场是用户心智,而“成为某一品类的代名词”才是品牌制胜的关键。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正是新能源与燃油车两大品类的心智争夺战,前者以技术颠覆性、政策红利和智能化标签抢占“未来出行”的认知高地,而后者则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合资品牌需要一个“心智守门人”,而上汽大众所扮演的就是这一角色。
“守住心智”,一方面呈现在守住用户的信任,而另一方面则要打破用户对燃油车的传统认知。以《定位》一书来拆解,则分别是上汽大众以全系燃油SUV整车终身质保,使信任感具象化,将隐性的“德系品质”转化为显性的服务承诺,以及通过智能化与燃油车的“反常识”结合,通过品类分化创造新机会。
与部分品牌“附带条件”的终身质保不同,上汽大众的政策以“无套路、不限里程”为卖点,强化“可靠伙伴”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激光焊接、高强度用钢等工艺降低长期质保成本,将制造优势转化为服务竞争力。
对此,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曾强调:“我们推出整车质保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把上汽大众的口碑做好,而不是玩套路。我们会按照合同办事,坚持契约精神。”
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则指出:“我们实现终身质保可能比其它企业容易一些,因为上汽大众在品质和用料上更加扎实。上汽大众想引导大家不要单纯卷价格,还是要卷价值。”
在汽车有文化看来,这一策略不仅巩固了燃油车用户的基本盘,更在新能源车主中植入“上汽大众=品质保障”的认知,为未来技术路线切换预留心智接口。
在品类分化方面,上汽大众通过推出Pro车型,从“油电同智”入手,通过品类杂交即“燃油车+智能化”组合创造新价值点,将燃油车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化”,避免与新能源车在“成本”的单一维度上硬碰硬。
“油电同智”策略效果显著,成为了推动上汽大众三月逆势上涨的核心因素。据官方销量数据显示,途观3月家族销量突破1.4万辆,每卖出4辆就有一辆是途观L Pro——以Pro家族为支点,上汽大众不仅推动油车智能化,也成为销量新增长点。
“心智守门人”,源于中国智慧
在汽车有文化看来,探讨“如果中国只剩一家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那么会是谁?”这个问题时,实际上应抛开对合资品牌的悲观情绪,反而更应当重视在合资品牌在劣势中“主动求变”以及“真诚应对”的能力。
上汽大众,将2024年定义为品牌年,将2025年定义为服务年。在一个月上市2、30款新车,产品竞争呈现白热化的当下,很多人看来十分不解,但在汽车有文化看来,这恰恰体现了上汽大众的中国智慧。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价值战是必须要践行的路径,但能够把“价值战”打到用户心里,“性价比”三个字说了不算数,品牌和服务层面的聚焦才是硬道理。
通过服务层面的聚焦,上汽大众以以全生命周期价值为差异化锚点,通过“服务平权”
将用户关系从“一次性交易”升级为“终身伙伴”,在新能源车普遍追求“迭代速度”的背景下,形成“价值战”的新一轮升级。
聚焦于品牌,上汽大众则看到了燃油车用户“技术平权”的需要,在自主品牌,甚至是合资品牌自身普遍看衰油车的当下,其仍然在油车上不遗余力,带来了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途昂Pro,以及“油电同智”战略。
《定位》认为,文化认同才是心智占位的高级形态,要形成文化认同,车企需要具备共情能力,即将自己作为消费者去解决问题,这即是上汽大众的“价值战”之道,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式的中国智慧体现。
同样能体现其“中国智慧”的,还有上汽大众所开启的合资2.0模式,通过研发主导权重构(如与华为、Momenta合作),并将落脚点放在“安全”二字中,其既打破了传统合资企业“技术依赖”的刻板印象,又建立“全球技术+中国速度+合资安全”的新定位。
这种定位既保留了德系基因的信任状,又契合中国用户对“本土化创新”的期待,形成独特的竞争护城河。同时其“德系品质+中国智慧”的双重叙事,也避免了合资品牌常见的“水土不服”标签,进一步塑造了差异化竞争实力。
有文说
“油车能不能稳住,全看上汽大众”,在燃油车逐渐式微的当下,上汽大众仍在“奋力斗争”,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友商的积极情绪,譬如其率先提出的“一口价”,就引发了大量合资品牌的跟进。
如果中国只剩一家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那么汽车有文化希望它是一个能够仍然在燃油车领域带给用户惊喜,仍在燃油车技术上保持兴奋,仍对燃油车消费者怀抱热情的汽车品牌。(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