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是指身体中的脂肪积累过多,导致身体的体质量超过了正常的范围。目前的研究显示,肥胖可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并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因此,防治肥胖病是当今社会亟需重视的问题。在现有的减肥方法中,大家普遍采取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肥,但由于大部分患者采取盲目、不科学的节食和暴力运动方式以及个人的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因而极易造成减肥失败;药物减肥虽然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因此在临床上采取中医穴位刺激减肥已被广泛应用。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安全、简便、快捷的减肥方法,适应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广大肥胖患者的欢迎。
粟龙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数十年,尤擅苗医火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粟师认为肥胖多因正虚邪犯,阴阳失衡,痰湿偏胜,再因当世之人多食肥甘厚味,喜寐少动,聚脂成膏而积于皮肤腠理之间。粟龙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依据传统针灸特点,把握整体观念,讲究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根源上探求肥胖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苗医火针疗法与饮食运动双向管理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笔者有幸跟师粟龙教授学习,受益颇丰,现就此结合医案,将其经验归纳整理如下,以期对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有所补益。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肥胖主要由于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不足、七情过度、脾胃失调等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虚实夹杂而致机体气血阴阳紊乱,正虚邪凑发为肥胖。其本在脾,与心肺的功能失调、肝失疏泄及肾之阳气虚衰有密切关系。本病病机多为虚实夹杂,阳气偏衰,痰湿偏盛。初期过食肥甘厚味,超过肺、脾、肾的运化输布能力,致使膏脂化痰为浊,湿浊化热,胃热滞脾,土壅木郁,形成肥胖,多表现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之象;随着病情发展,由脾及肾,肾阳虚衰,失于化气行水,而致水湿内停,成痰化饮,滞于经络,溢于肌肤,使肥胖加重;肥胖日久,病理产物堆积,阻滞气血经脉,可出现阴虚内热,气滞血瘀,痰湿壅盛之象。极度肥胖者常可引发糖尿病、痛风、关节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难经·六十七难》云:“五藏募在阴,而俞在阳。”募穴者为五脏六腑之气在胸腹聚集之所。粟师立足临床、博古参今,认为肥胖之疾多为六腑气运不畅,输泄失常,聚脂成膏,壅滞日久而成。《难经本义》曰:“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充分表明脏腑之气与俞募之穴是相互交通,紧密联系的。“天枢”居人体阴阳升降之中,为升清降浊之枢纽,具有健脾胃、调胃肠的功效。“中脘”靠近脾,位于胃部,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脾利水,调理肠胃的作用。“气海”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属任脉,肓之原穴,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誉称,具有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之功效;“关元”穴同样也为募穴,小肠募于“关元”,《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具有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作用,在接受、吸收五谷精华的同时,将食物中的糟粕下输于大肠,是脾主运化和升清的重要体现。故而选取大肠之募天枢,以升清降浊,调胃肠之枢机;小肠之募关元,以泌别清浊,受盛化物;胃之募中脘,以纳运水谷,转输精微;合而为主穴。以期调和脏腑,交通气血,作为临床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主穴。
取穴:(1)主穴:中脘、天枢(双)、气海、关元;配穴:下脘、水道(双)、大横(双)、带脉(双)、归来(双)。(2)随证加减:肝阳上亢配阳陵泉、三阴交;脾肾两虚配肾俞、脾俞;胃热湿阻配上巨虚、内庭;局部阿是穴。
典型病例
唐某,女,19岁。2023年11月7日初诊。自述体重数年来逐渐增加,近半年来增长5kg,伴心烦头昏,四肢沉重,胃脘嘈杂,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平日多食易饥,尤喜肥甘辛辣之味。舌红苔黄、边有齿痕,脉滑数。查体:体重93.9kg,体质量指数(MBI)35.8 kg/m²,基础代谢值1738Kcal,体脂率39.8%,内脂16。诊断为胃热湿阻型肥胖。粟师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法。处方: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带脉穴。
吉某,女,文员,25岁。2020年11月7日初诊。自述体重数年来逐渐增加,近半年来增长5kg,伴心烦头昏,四肢沉重,胃脘嘈杂,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平日多食易饥,尤喜肥甘辛辣之味。舌红苔黄、边有齿痕,脉滑数。查体:体重93.9kg,体质量指数(MBI)35.8kg·m2,基础代谢值1738Kcal,体脂率39.8%,内脂16。诊断为胃热湿阻型肥胖,粟师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法。处方:以腹四针为主穴,配以水道(双)、大横(双)、太冲(双)、气海、中极、上巨虚、三阴交。常规消毒后对以上诸穴进行穴位埋线操作,术后粟师嘱其进行饮食管理和适量的慢跑、太极拳等有氧锻炼。
常规消毒后对以上诸穴进行火针操作,术后粟龙嘱其进行饮食管理和适量的慢跑、太极拳等有氧锻炼。
2023 年12 月2 日二诊:自述2 周来减重4.6kg,心烦头昏消失,胃脘嘈杂,脘腹胀满减轻,二便调和。舌淡红苔腻,脉滑。查体:体重89.3kg,体质量指数(MBI)34.5 kg/m²,基础代谢值1677Kcal,体脂率38.6%,内脂14。效不更方,继续进行火针治疗,术后依然嘱其坚持饮食管理和有氧运动。
余后随访患者体重下降6kg,体重总下降10.6kg余症皆除,嘱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定期复诊。
天之本充沛,不宜过食补益之味。然此患长期饮食不节,喜甘肥而少劳,过度摄取水谷精微而致脾胃纳运失司,膏脂堆积,痰湿雍滞,阻滞经脉,渐而后天失养,正气耗损,发而为疾。观其病候,此患外则形体臃盛,内则腹胀腹满、头昏肢重,脉滑苔腻,加之体格检查MBI:34.5kg·m-2,故而粟师诊断其为肥胖之疾。
粟龙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该患之疾与多年生活饮食方式有密切关系,一般治疗方法不宜根除,需多种疗法长期相互结合治疗。因而采取苗医火针与饮食运动双向管理的治疗方法,一则针刺腧穴依据传统的腧穴理论,调和患者脾胃,通腑泻热,化湿导滞,行气利水,以期扶助正气,祛邪达表,加之穴位埋线增大刺激强度,延长治疗周期;二则采取饮食运动双向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把控该患的病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热量的摄入,配合有氧运动以化膏脂之积。二法相辅相成,标本兼治,故而一诊则效大显,患者减重明显,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因其疾甚久,脾胃有损,正气不足,痰湿难化,所以二诊加以阴陵泉、胃俞、脾俞、丰隆四穴来清化痰湿,巩固正气,充养后天之本。二诊余后,病人体重无反弹,余症悉除,粟龙教授强调患者要进行终身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方式才是牢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