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龙教授跟师心得〡针灸治疗腋下异味(狐臭)的经验〡付吉祥

岐黄精粹 2025-01-30 17:10:39

你是否还在为汗液分泌过多浸湿腋下衣物而苦恼?是否会因为在公共场合抬起手臂怕异味发出而感到羞耻?

腋臭又称“狐臭”,是指腋窝处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物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据统计,腋臭在中国汉族人群发病率约为4.56%,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患者多见,常伴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社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腋臭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汗腺分泌的汗液特性、细菌的作用、遗传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激素水平。腋臭主要与大汗腺(顶泌汗腺)的活动有关,腋臭患者的腺体大小和腺管数目均为正常人的数倍。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不仅含有水分,还包括脂肪酸和蛋白质。腋窝菌群(主要是棒状杆菌、葡萄球菌和厌氧菌)将无臭的顶泌汗液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转化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挥发性酸、类固醇、硫化物等,从而产生特殊的刺鼻臭味。研究发现腋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腋臭患者顶泌汗腺细胞中气味前体分子结合蛋白载脂蛋白D(Apolipoprotein D,Apo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ApoD3与大汗腺生成的E-甲基-2-己烯酸结合使其转运至皮肤表面,细菌产酶分解该复合物为单体,从而释放气味。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腋臭的发生。例如,食用大量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葱)可能会增加汗液中硫化物的含量,从而加重腋臭。此外,缺乏卫生习惯、穿着不透气的衣物等也可能加重腋臭。同时,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青春期时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也会影响大汗腺的活性,可能导致腋臭的发生或加重。

腋臭治疗方法较多,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包括小切口大汗腺切除、负压搔刮及内窥镜辅助旋切法等,可以彻底去除汗腺组织,疗效确切,但术后有一定的恢复期,需加压包扎,可能出现皮下血肿、皮肤坏死,且会影响上肢外展功能,短期内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能接受遗留瘢痕等并发症的风险。除外科手术外,注射A型肉毒毒素和光电疗法也经常被运用。但其仍有较明显的缺点,注射A型肉毒素虽然治疗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有效期维持时间较短,治疗半年后需重复注射,可能造成局部肌肉无力、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全身性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及发热、流感样症状)等。光电疗法包括CO2激光、黄金微针射频及微波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复发率较高,价格较昂贵,限制其临床应用。

粟龙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发现用针灸针治疗腋臭技术与小针到治疗腋臭有异曲同工之妙。针灸不仅其简、便、廉、验的特点,且具有风险小、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不留疤等特点。

针灸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腋窝。使用“井”字型标记针刺范围,交叉点即为针刺点。针刺使用40mm*75mm的一次性针灸针,每侧1~2个针刺点为宜。常规针刺疗程为1~3次,视病人实际情况而定。

注射前无需剔除毛发,以通过毛发分布判断顶泌汗腺的开口位置。此外,还可以通过经典的IST试验判断出汗区。对于复发性腋臭患者,针刺点的标记范围需根据手术史进行相应设计。对于微创切口顶泌腺切除术的患者,应标记于毛发区及腋窝边缘;对于顶泌汗腺及皮肤切除术的患者,针刺点应分布在瘢痕四周;曾接受过激光治疗的患者,针刺点均匀分布在腋窝内即可。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