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的甲板上垂降战机不可或缺,可老德关注的竞标模型不会是VTOL

啸鹰评 2025-04-21 23:43:37

前段时间,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注意到了一款疑似成六代竞标案的模型,盘子认为该方案是成六代的竞标失败案,并认为该模型是成六代极其看重航程与速度的重要证明。但也有观点认为该模型是一款采用串联式发动机布局的第六代垂直起降战斗机,并认为机身两侧存在疑似射流喷口的存在。

成飞、沈飞六代机频繁试飞,美国F-47战斗机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静。中国军用航空业超越美国已经为进行时,随着中国海军快速走向远洋,中国海军确实需要一款能够让075型两栖攻击舰化身小航母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中国需要垂直起降战斗机是个不争的现实,但该模型不太可能是垂直起降战斗机。有推测认为疑六代竞标模型,是前两年那款采用串联式发动机设计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后续改进方案。座舱后部两侧以及主翼跟部两侧设置有调节战斗机姿态的射流喷口。座舱盖后部和上进气道后部设置有辅助进气道,尾部发动机为可翻转向下的矢量发动机。

但下颌进气道+辅助进气道+上部进气道+上部发动机辅助进气道,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点?一款战斗机总不能浑身上下都是进气道吧?机腹进气道+边条辅助进气道的MIG-29战斗机是个小短腿,作战半径仅700公里。常规双DSI进气道+翻盖式进气道的F-35B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为450海里,F-35A作战半径为584海里。

当一款战斗机同时拥有两主两辅四个进气道之时,机身内部的进气道空间占比会高到吓人。

垂直起降战斗机还需要设置射流喷口以微调战机姿态,机身内部需要布置射流管道。内部燃油空间本就因两台发动机四个进气道的存在而被严重挤压,再加4个射流喷口之后,战机内部能用来装油的空间是真的不剩多少了。

更别说隐身战斗机需要内置弹舱,一款浑身都是进气道和射流喷口的战机,弹舱尺寸严重受限,最多也只能拥有两个较小尺寸的弹舱,有点亏得慌。况且如果该模型是一款双发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话,其上部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也靠后了。

暂且不讨论这种布局能够在垂直起降时吸入足够多的空气,光是从后机身扭到座舱后部的射流喷管就会挤占大量的机体内部空间,严重靠后的上部发动机安装方式显然是常规常规向后安装,同时设置两台中轴线安装的发动机,也就意味着这款战斗机的发动机安装形式会比较接近于英国的闪电战斗机……

三发垂直起降?飞控难度都不是高不高的问题了,那更不可能

前两年曝光的串联式垂直起降战斗机方案上部发动机安装位置非常靠前

如果该模型是垂直起降战斗机会出现一连串难以解答问题。大量进气道和射流管路严重挤占机体内部空间;过少的燃油过小的弹舱,导致战斗机综合性能严重受限;串联式双发的设计会导致机身后部堪称高耸,有重蹈闪电战斗机覆辙之风险。

如果该机说成六代的竞标失败案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上部发动机的进气道左扭右扭之后汇入中部发动机,不会抬高机身后部高度;六代机的机头宽扁,下颌进气仍能满足两台发动机所需;前部进气道S形上扭之后,腾出的空间用来设置弹舱;疑似射流喷口的凸起可能是光学观察窗口,一或者是因为第六代战斗机没有垂直尾翼需要使用射流喷口来微调战斗机姿态。

尽管相关模型不太可能是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拥有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中国海军,确实需要一款垂直起降战斗机。近年来陆续曝光的一连串垂直起降战斗机专利、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东南大岛的问题被解决之后,解放军大规模登陆战的需求就会十不存一甚至百不存一。届时075型两栖攻击舰引以为傲的两栖登陆能力的必要性就会大打折扣,直升机航母属性的重要性会被大幅提升。

YAK-201垂直起降隐身战斗机的竞标模型

为了适应远洋反潜、远洋威慑、远洋巡逻、远洋作战所需,075型两栖攻击舰需要一款定位类似于YAK-38、YAK-141、F-35B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从而让075能够更好的扮演轻型航母的角色。4艘两栖攻击舰瞬间就能转化为4艘轻型航母。

只不过求在东南大岛问题被解决之前,国产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需求并不急切优先级比较低。很显然国产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还没有资格和超重型六代机以及重型六代机抢预算,自然的相关竞标模型也就不太可能是垂直起降战斗机。

0 阅读:22

啸鹰评

简介:漫游历史长河,品味古今传承,挖掘史海沉钩之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