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将自己视为世界舞台上崛起的大国,雄心勃勃地设定目标并采取大胆行动。至少在它自己的认知中,印度努力在国际事务中确立自己的重要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投资关键项目。然而,正如历史所显示的,国际政治是不可预测的,并非所有计划都能如预期般顺利进行。

以印度与美国的关系为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印度对美国充满了巨大的乐观情绪,认为美国会是一个强大且坚定不移的盟友。许多人认为,这种伙伴关系是印度获得更大影响力的途径,尤其是在应对地区挑战方面。然而,现实总是有其他计划。
当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时,印度的领导层和媒体都充满了兴奋。就好像印度找到了一个失散已久的盟友,一个最终会认识到印度战略重要性并全力支持其雄心壮志的领导者。人们认为,特朗普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并对巴基斯坦发表强硬言论,自然会与印度的利益一致。有一段时间,这种乐观情绪似乎得到了证实。特朗普政府高度评价印度,鼓励加强联系,甚至做出了一些暗示更深入合作的姿态。这听起来对印度来说非常悦耳,进一步强化了华盛顿终于准备好支持新德里在地区事务中的追求的想法。
然而,国际政治并非如此简单。尽管特朗普以不可预测性著称,但很少有人预料到他的政府会如此大幅度地改变立场。许多印度人曾经欢呼的领导人,很快却成为他们最大的地缘政治难题的来源。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恰巴哈尔港项目。这个位于伊朗的港口是印度试图绕过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和中亚建立直接贸易路线的雄心勃勃的尝试。数十年来,巴基斯坦一直是印度互联互通计划的重大障碍,阻碍了印度进入其边境以外的内陆地区。恰巴哈尔被视为完美的解决方案,一种完全绕过巴基斯坦并确保独立贸易走廊的方式。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贸易,它还是印度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一步关键战略棋。随着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进行大量投资,印度将恰巴哈尔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项目,旨在增强其地区影响力和经济辐射力。

2018年,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印度设法获得了对恰巴哈尔的制裁豁免,尽管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严格制裁,但该项目得以推进。这被视为一项重大的外交胜利。印度政府庆祝这一豁免,将其视为美印关系强大的标志。官员们相信,该项目不仅会促进贸易,还将巩固印度作为一个关键大国的地位。
然而,快进到2025年,一切都变了。特朗普以他那种注重交易的外交方式,决定撤销印度曾经庆祝过的豁免。没有这一豁免,印度在恰巴哈尔的投资现在面临严重风险。美国政府优先考虑自己的战略目标,选择重新对伊朗实施严格制裁,这直接影响了印度在港口的运营。这一举动让印度政策制定者措手不及。
印度多年来在该项目上进行了财务和外交投资,现在发现自己处于困境。美国会是一个支持性伙伴的期望迅速破灭,揭示了全球联盟不断变化的残酷现实。这种局面的讽刺性不容忽视。印度对恰巴哈尔寄予厚望,坚信它会成为通往中亚及更远地区的门户。印度政府全力以赴,通过印度港口全球有限公司,获得了港口的控制权,与伊朗签订了运营合同,并承诺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其发展。如今,随着美国制裁的重新实施,印度在恰巴哈尔的持续工作面临严重挑战。与伊朗的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困难,全球公司对合作犹豫不决,项目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印度来说,恰巴哈尔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全球政治复杂性的严峻提醒。虽然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有价值,但它们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像任何大国一样,总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印度已经以一种艰难的方式学到了这一课。这种情况也引发了关于印度外交政策方法的更广泛问题。印度是否应该继续依赖外部力量来实施关键战略项目?还是应该寻求更大的自力更生,减少对不可预测盟友的依赖?
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地缘政治这个高风险的世界里,期望可以在瞬间破灭。对于印度来说,将恰巴哈尔视为地区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的梦想,现在正面临迄今为止最严峻的考验。
恰巴哈尔港项目的明珠——沙赫德·贝赫什蒂码头,本应成为印度贸易野心的改变游戏规则者。它旨在让印度更接近欧亚大陆,降低物流成本,节省运输时间,并显著增加集装箱运输量。到2024年,印度已经在庆祝看似显著的进展,吹嘘船舶交通量增加了43%,集装箱运输量激增34%。这些数字证明了印度成为主导贸易枢纽的梦想正在成形。
但问题来了。就在印度准备享受成功之际,全球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介入了。而这一切的中心人物,正是唐纳德·特朗普。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立场著称,他有其他优先事项。而这些优先事项肯定不包括让印度获得其期望的地区影响力。这就是印度宏伟战略撞墙的地方。
印度曾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出牌正确。它获得了美国制裁的豁免,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恰巴哈尔的发展,并开始准备收获长期投资的回报。计划似乎很完美。但有一个关键因素。印度低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流动性。仅仅因为华盛顿曾经授予豁免,并不意味着它会永远持续。尽管获得了豁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还是给印度的投资蒙上了长长的阴影。如今,在港口基础设施上花费了超过80亿美元之后,印度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位置。
更讽刺的是印度的坚定不移的乐观情绪。官员们继续断言,伊朗仍然渴望加强经济合作。他们说,伊朗致力于深化与我们的经济联系。但事实是,当一个更强大的玩家进入房间时,局势就会改变。印度即将意识到,它不再是这场地缘政治游戏中的主角。相反,它正逐渐被推到后台,希望美国不要完全切断一切。
恰巴哈尔本应成为印度通往中亚的金色门票。该港口旨在作为一条绕过巴基斯坦的替代路线,减少印度对这个长期对手的依赖。这是印度在说:“我们不需要巴基斯坦就能进入中亚。”然而,快进到今天,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塔利班控制了喀布尔,阿富汗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迅速变化,印度的投资面临变得无关紧要的风险。印度原本希望加强的贸易路线如今陷入了不稳定之中。

而矛盾之处在于,尽管印度被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它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然而与此同时,印度却大幅增加了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尽管面临国际限制。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印度愿意对俄罗斯的制裁进行抵制,但在涉及伊朗时却变得谨慎?看起来印度在地缘政治交易中奉行一种“不问不说”的政策。当涉及俄罗斯时,印度会找到绕过国际压力的方法。但当涉及伊朗时,印度却突然变得格外敏感。
整个局势本可以成为一个辉煌的成功故事:印度和伊朗携手开发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港口,重塑地区贸易。然而,如今它却变成了一堂昂贵的国际政治课。如今特朗普决定重新审查制裁豁免,印度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正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这正是最讽刺的部分。印度曾全心全意地拥抱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庆祝他的胜利,仿佛他是一位政治救星。然而如今,正是这位领导者让印度为在恰巴哈尔的昂贵赌注而挣扎。

恰巴哈尔港的未来如今悬而未决,印度建立通往中亚直接贸易路线的宏伟愿景正迅速溜走。如果印度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建立在不可预测基础上的外交政策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特朗普的美国一直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而印度发现自己不过是美国外交政策大局中的一个次要角色。
印度本以为在恰巴哈尔找到了黄金,但现实却是如今手里只剩下一袋不确定性,这都要归功于与华盛顿的这种不可预测的伙伴关系。这就是地缘政治野心与不断变化的联盟发生碰撞时会发生的事情。而当印度看着自己的投资命悬一线时,这成为了全球政治中一个严峻的提醒:即使最周密的计划也可能在瞬间崩溃。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