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加满一箱油之后,总感觉前半箱油特别耐烧,跑很远的路才掉一格油。而到了后半箱油,就特别不耐烧了,几十公里差不多就要掉一格油。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当油箱中的汽油变少了后,油耗会增大呢?导致汽油消耗特别快?
当然不是,油耗的大小与油箱中汽油的多少基本上没有关系,最多加满油时重量增大了,严格来说油耗会有所上升。当后半箱油重量减轻时,理论上油耗该降低一点才对。因此,后半箱油不耐烧,并不是油耗增大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油箱形状导致的。油箱其实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因为底盘上有很多零部件,为了避开这些零部件,油箱只能设计成一个不规则形状,有的后驱车有传动轴,油箱还能设计成左右两部分,中间向上凹,给传动轴留出位置来。
通常来说,油箱的上半部分的体积要大于下半部分,可以理解为上宽下窄的样子。只有这种造型的油箱,就越能明显感觉到后半箱油不耐烧。所以并不是所有车都是这种情况,如果车辆结构简单,车辆后部零部件较少,油箱可以做的相对方正,这样后半箱油不耐烧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弱,不仔细观察可能感觉不到。
也有的油箱是上部左右高度不同,左侧要比右侧高一点,而汽油泵则安装在右侧,比如说下图的油箱形状。因此加满油后跑上几十公里,消耗的油其实是左侧高出的那一部分,油浮子依然在最顶端,油表显示也依然是满的,没有下降。有的车特别明显,在高速上,有时跑接近100公里了,油表还没有下降。也就是说,第一格油最耐烧。这就是由于油箱上部左右高度不同导致的。
油表显示的不是剩余油量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规则形状就能导致耐烧程度不同呢?这就要说起油表的工作原理,它并不是显示的汽油体积,而是显示的汽油液面高度。汽油泵上安装了一个油浮子,这个浮子是浮在液面之上的,浮子下端连接着一个滑动电阻器。当随着液面下降,浮子下降,电阻器的阻值发生变化,经过换算,就知道了现在液面的高度,通过指针显示出来。所以说,油表显示的是液面高度。而如果油箱形状是上宽下窄,那么相同的液面高度,上部汽油的体积一定要更多,当然也就显得更耐烧。下部汽油的体积少,也就不耐烧,并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越是快要没油了,越感觉不耐烧。
还有第二方面原因,加油的时候跳枪了,但是为了凑整而多加了一些汽油,这是很多人经常做的事情。比如加了195.68元,有零有整的看着不舒服,那就再加一点凑200整吧,看着更顺眼。由于油浮子本来就是到顶了,油表显示满了,再多加上一点,指针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显示满的状态。那么多加了的这些油就会被算到前半箱油中,更加增大了前半箱油的数量,显得耐烧。
此外,心理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油箱满的时候,驾驶员不太会关注油量信息,敞开了跑。而到了后期,油表到了一半以下,驾驶员对油量信息的关注度就会提高,越是快要没油了,越是频繁看油表。由于关注度增大,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焦虑情绪,并且这种情绪随着油表逐渐下降而被放大。也会让人觉得后半箱油明显不耐烧,于是就怀疑油耗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