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1.王熙凤不识字,却读懂了一封情书
王熙凤不识字,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贾元春省亲当晚,让众位姐妹写诗助兴时,除王熙凤之外,从李纨开始,大家都写出了精彩文章。这个细节,暗中透露王熙凤可能不识字。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离开的时候,众姐妹一起说笑,林黛玉称刘姥姥是母蝗虫,李纨表扬她时,薛宝钗宝钗趁机表扬王熙凤“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
不仅别人对此事明确说过,王熙凤自己也承认过此事。
贾探春帮助协理家务时,王熙凤私下跟平儿说过自己不如贾探春,原因是“她比我识文断字”。
王熙凤不识字,但奇怪的是,查抄大观园时,她发现了司棋与表哥潘又安之间的“情书”,若按常理,面对这样一封情书,不识字的王熙凤根本读不出来,但是她却偏偏读了出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王熙凤能读懂情书是因为她是识字之人
王熙凤的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名门贵族,也是书香之家。
她的叔叔王子滕是九省都统制,后又升任内阁大学士,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可能连字都不识。
大观园咏雪联诗,王熙凤参与其中。为了表示对她这个监诗御史,大家请她说第一句。王熙凤想了想,然后说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我有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
说完之后,众人连声称赞,表扬她道:“这是会做诗的写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很多地步给后边的人”。
无论是起句,还是构思,王熙凤的一句话透露出,她应该是识字之人。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透露王熙凤是识字之人。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为贾敬操办生日,王熙凤探望秦可卿后,轮到她点戏时,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她遇见宝玉,临时抓了他出公差,让他替自己写个单子,并明确说“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这些细节说明王熙凤是识字之人。
3.薛宝钗说王熙凤不识字反映出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折射出时代的新机
薛宝钗说王熙凤不识字,其实是对她的一种认可。
王熙凤说自己不识字,其实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一种认同。
贾家是崇尚读书之族。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交办两件事:一件事在祖坟边上多买田地,二是建立学堂,而核心的其实就是一件事,用购买田地放租,建好学堂。
秦可卿的想法虽然简单,也非常适合当时的主流思想,读书可以入仕,可以东山再起。
贾母非常看重读书。林黛玉一进荣国府,贾母就问她是否读过书。
荣国府的长孙贾珠,娶妻李纨更是书香之家,其父是国子监的文化精英。
入宫的贾元春进去之后就当女史,后来封为贤德妃,省亲回宫后专门让贾探春编撰诗集,还将重要诗文刻在大观园的石头上。
对于这种文化主流意识,现代人应该是非常认同。但是在特殊的年代,对于特殊的人群,对读书有时并不是全部认同。
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人,王熙凤更是这样的人。
薛宝钗劝林黛玉不要读《西厢记》时说过,女人不该读书识字,应该以能做针线为要。
她有这样的思想,是因为她是商人出身,她的价值观不是读书至上,而是赚钱至上。
在商业思维的视角下,读书识字不重要,赚钱才是王道!
贾家大厦将倾,赚钱才能保存根基;薛家有钱,但是钱是越多越好。
薛宝钗和王熙凤都是精明之人,堪称全才,两人价值观一致的背后,其实是与当时读书入仕的价值观不同,而这种以经济利益为重的思想,跨越百年之后,渐渐被人们认同。
这个观点,恐怕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现实中,确实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一些社会财富聚集的家族,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把读书“入仕”作为人生努力的目标,他们站在经济的角度来审视个人存在的价值、奋斗的方向,以及待人接物。在他们的世界里,读书识字并非人生第一要务!
或许,这个真相太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很多普通人却是这样真实的进行了选择。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