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不吃,远离寒和湿!老传统别丢,顺应节气健康过春天

不一样视角 2025-04-10 02:42: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版

2. 《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注解版

谁说春天就一定是养人的?要我说,春天里藏着的“坑”比你想的还深。一到清明,桃花是开了,草也绿了,但人却常常犯困、闷热、拉肚子、湿气重,有些人还莫名其妙地感冒、关节疼,甚至旧病复发。

这不是巧合,这是节气在“发话”:你不顺它,它就不顺你。

“清明三不吃”,不是老祖宗迷信,是跟你身体过不去的真理。

说到这儿,有人要问了:“吃点不新鲜的,或者凉点的,能有多大问题啊?”问题就出在这“细微”的不讲究上,才是现代人越来越虚的根儿。尤其是城市里,空调一吹,冷饮一喝,湿寒就像一条蛇,悄无声息地钻进身体里,先让你脾胃受伤,再让你气血两亏,最后五脏都得陪着遭殃。

你还以为是感冒,其实是中了“节气的毒”。

那这“三不吃”到底是哪三样?为啥非得忌嘴?真有这么神?且听老中医慢慢道来。

第一样,寒凉生冷的,清明节气最忌。

别看这会儿春光明媚,“春寒料峭”不是说着玩儿的。

《黄帝内经》早就定下了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也最容易受“风寒”之邪侵袭。

尤其是清明时节,冷空气一波接一波,忽冷忽热,一不小心,寒邪就从口入,从脾胃破防。

现代医学也有佐证。据《中华消化杂志》2020年第四期数据显示,春季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比秋冬高出23%,其中大部分和饮食不当有关。

生冷的食物会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导致腹泻、腹痛,长期下来还会造成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

我遇过一个年轻姑娘,清明时节天天喝奶茶,冰的。

结果月经紊乱,手脚冰凉,脸上还长湿疹。来我这儿一把脉,脾阳虚,湿气重,典型的寒邪入脾。

治了仨月,才慢慢调过来。

第二样,油腻滋腻的,春天肝火最怕。

清明前后是肝气最旺的时候。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一旦被油腻饮食卡住,肝气不舒,火气上升,就容易引发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毛病,比如口苦口干、容易发火、脸上爆痘、眼睛干涩。

尤其是那些清明祭祖后剩下的肉食、炸物,不舍得扔,天天热着吃,吃得不是食物,是“湿毒”。

湿热相搏,堵住脾胃,郁住肝胆,什么脂肪肝、胆结石、肝火旺,全是它的后果。

有数据为证。根据《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6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春季脂肪肝初发病例中,有68%患者有清明前后高脂高热饮食的习惯。

你以为是运气不好,其实是嘴太“浪”。

第三样,发物辛辣的,别拿命拼嘴瘾。

很多人清明节后爱吃韭菜炒羊肉、辣子鸡、火锅,这些属发物,易动风助火。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尤其在春天,风邪最容易乘虚而入。

你一边吃着发物,一边吹着春风,那风邪就像长了翅膀,一路飙进体内,搅得肝火旺盛、皮肤搔痒、过敏加重。

我记得有个老哥,清明那几天天天吃烧烤,结果全身起了风疹块,痒得像有蚂蚁在爬,去医院挂水都没用。后来我给他清肝泻火、祛风止痒,才缓过来。

这不是个案,是规律。

现代医学也有相应解释。2021年《中华皮肤科杂志》指出,春季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期,饮食中摄入大量高蛋白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会激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一句话,嘴上痛快,身体遭罪。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吓你,是为了帮你活得明白点、舒服点。

健康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复一日的“懂节气、会生活”。

那清明到底该怎么吃?

别急,老中医给你三句忠告,记好了:

第一,吃点“疏肝健脾”的。比如春笋、菠菜、香椿头、山药、芡实,清清爽爽又能去湿养脾。

炖点鸡汤,放点当归、白术、茯苓,既补气又化湿,是春日养生一绝。

第二,喝点“祛湿强身”的。薏仁红豆粥、陈皮普洱茶、茯苓汤,都是春天的“灵丹妙药”。

别小看这些家常方子,它们才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精华。

第三,少怒少思,顺心顺气。

肝主情志,春天肝气旺,容易火气大、情绪不稳。你一着急,肝气就郁;你一悲伤,脾胃就伤。

笑一笑,十年少;动一动,湿气跑。

顺节气,调饮食,稳情绪,这就是清明时节最大的养生之道。

春天不是只有风景,还有身体的小九九。

顺了它,你就轻松过关;逆了它,它就让你吃苦头。

清明三不吃,不是讲究,是智慧。

愿你读完这篇,能明白一个道理:身体永远不会说谎,它只会在你最不在意的时候,给你提醒。

顺应节气,才是真保命。清明之后,别再乱吃了。

真想养生,就从嘴开始闭紧一点。

你若懂得节气的脾气,它就会护你一生平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