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肺结节12毫米,自费4.9万在武汉手术,术后还好不用后续治疗

代天康康 2025-04-01 09:46:52

赵女士的父亲61岁,2024年4月,赵女士的父亲不慎摔伤,导致一根肋骨骨折。在医院骨科就诊时,赵女士父亲拍了胸部CT,结果显示有一个12×6毫米大小的肺结节。当时医生说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有可能自愈,让回家休养。因此,赵女士一家就没有对这个肺结节太在意。

之后,到了2024年6月,赵女士的父亲去医院复查骨折情况,再次拍了胸部CT。结果医生发现之前那个肺结节出现了毛刺和空泡,这些都是恶性指征,便告诉赵女士父亲情况不太好,需要复查并考虑手术。

然而,赵女士的父亲却认为年轻医生的判断不靠谱,没有重视这一情况,也未告诉家里人。直到半年后,2025 年的1月份,赵女士的父亲再次摔伤,肋骨骨折了7根,再次去医院治疗时,赵女士才从胸外科医生的口中得知父亲的肺结节长大了。

胸外科医生说等赵女士父亲的骨折情况好一点,一个月后必须去大医院检查。到这时,赵女士才开始重视这个肺结节的问题。2025年3月初,赵女士带着父亲去武汉某医院复查骨折情况,顺便查看肺结节状况。

到了医院呼吸科,赵女士带着片子进入诊室,向医生说明了情况。医生查看片子并调出医院影像后,明确表示赵女士父亲肺上的结节是恶性的,需要手术。当时赵女士就愣住了,询问恶性的含义,医生说是肺癌。

赵女士顿时感觉脑袋像被重锤击中,赶忙问医生是否严重,医生让赵女士去找胸外科的主任。走出诊室,赵女士强装镇定,笑着问父亲怕不怕。赵女士父亲也笑着回应,说怕也没用,得了病也没办法。那一刻,赵女士真的感觉很心酸。

赵女士迅速去找胸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的门诊人很多,一天要看一百多号病人。好在胸外科主任得知赵女士父亲的情况后,给赵女士加了号。那天,赵女士从早上7点就到了医院,一直等到中午1点多才轮到看诊。

胸外科主任看了片子后,说片子模糊,让重新拍一个。赵女士问病情是否严重,主任笑着说问题不大,让赵女士等片子出来后再来找他。赵女士便带着父亲回去了,下午在医院重新拍了CT。结果要三四天才出来,等结果出来后,赵女士再次去找了胸外科主任。

看了新片子后,胸外科主任从赵女士那得知,去年这个结节就有了,便说情况不太好,还问为什么之前没有体检。胸外科主任的话让赵女士满心愧疚与自责,赵女士责怪自己之前没有重视父亲的身体。

接着,赵女士问胸外科主任病情是否严重,胸外科主任说是早期,但不是很早期,建议住院。于是,赵女士就通知父亲来医院住院了。住院后,便开始了手术前的一系列检查,结果检查出肺部有炎症。消炎一周后好不容易能手术了,赵女士一家都沉浸在能手术的喜悦中。

然而,在术前谈话时,医生告诉赵女士,由于赵女士父亲的胸膜有粘连,可能要做开胸手术,做不了微创。医生还说赵女士的父亲在术后可能要去重症监护室观察一天,让赵女士收拾好东西,随时准备转病区。赵女士只能呆呆地应答,麻木地签字,等待手术。

手术当天,赵女士的父亲不能吃喝,一直在等待手术。等到下午3点,赵女士看护士拿来了监护仪,下午6点,手术室终于来接赵女士的父亲了。赵女士的父亲去做手术的时候,赵女士只能在病房等待。

等到晚上8点多快9点的时候,赵女士的父亲回来了,没有去重症监护室。赵女士看到父亲精神还不错,感觉很开心,之后就和弟弟轮流照顾了父亲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护士来查房,赵女士问护士她父亲做的是微创手术还是开胸手术。

护士查看后告诉赵女士是微创手术,还说原本说要切除右边上叶,结果只切了肺段。这让赵女士十分开心,感觉父亲又闯过了一关。然后在医生查房时,赵女士偷偷跑出去问医生术中病理是什么,医生说是腺癌,但具体多严重还不确定,要等大病理看淋巴结是否转移,赵女士的心又悬了起来。

好在,赵女士的父亲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就拔掉了尿管,第三天拔了引流管,第四天便出院了。出院后,便是等待最后的大病理结果,赵女士一直担心父亲淋巴结转移,因为手术前拍的CT总是提示纵膈淋巴结增多。

幸运的是,当大病理结果出来,显示是浸润性腺癌,没有淋巴结转移,分期为1a2期。主治医生说早期,不需要后续治疗,定期复查,吃点中成药调理一下身体就行。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赵女士高兴坏了。

最后,这次手术总共住院两周,共计花费了6.1万元,报销了1.2万,自费是4.9万。

0 阅读:136